第87章(第2頁)

 王景文聞此教誨,瞬間神情收斂,低首領命的姿態中,一雙眸子熠熠生輝,那光芒裡交織著對君主智慧的深深理解以及對皇恩浩蕩的敬服之意。只見他步伐驟然緊湊有力,疾步流星般離去,每一步都似乎重重地敲擊在大殿內那歷經滄桑、斑駁陸離的石磚地上,激起一陣陣迴音。

 他的身影在陽光斜照下拖曳出一道長長的影子,那影子在石磚上蔓延開來,仿若筆墨潑灑在畫卷之上,繪就了一幅生動而富有層次的畫面——一位臣子肩負重任,以其無盡的忠誠和勤勉,化身為朝廷砥柱,勇往直前,不僅履行君令,更是承載著黎民百姓的期盼與福祉。

 未及幾步之遙,王景文的身影尚且在轉角處若隱若現,白永元便猶如一股裹挾著緊急軍情的疾風,倏忽間奔至眼前。他面色如同凝結了秋水的湖面,沉甸甸的憂慮與匆忙的步伐交織在一起,彷彿那京城中因連綿陰雨而形成的內澇,已然在他心頭堆積成了一座亟待移除的大山。王景文眼見此狀,溫和如春日陽光的笑容瞬間捕捉到了這抹難掩的緊張,其笑語之間流露出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從容不迫,話語間似有千鈞之力,問道:“白公今日如此急切趕來,可是

為陛下的緊急召見,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事務急需向陛下稟報?”

 白永元聞得王景文這一聲詢問,那緊繃如弦的臉龐上勉強牽起一抹禮節性的微笑,然而眉宇間那份深深的憂慮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猶如烏雲遮蔽月光般顯眼。他徐徐回應,言語中每一個字都似擲地有聲,凝聚著他作為朝廷重臣的擔當與決心,“正是因此事而來,京城近日遭受洪魔侵襲,災情之嚴重超出想象,老夫欲親赴龍椅之前,將受災實況詳盡陳明於陛下駕前。”言談舉止間,他的眼神堅毅如鐵,其間流轉的是對職責的無悔堅守,以及對天下黎民百姓深深牽掛的拳拳之心。

 王景文聽聞此言,眼眸深處泛起一陣波瀾,彷彿那瞭然與敬佩之情猶如湖面投石,瞬息間盪漾開來。他徐徐回應道:“巧矣,實不相瞞,適才陛下正有微服出宮之舉,欲親身踏入災區,親炙疾苦,體察民情。然而白公此刻的到來,恰似春雨未至而秋葉已落,陛下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車駕,我這就趕去稟報並安排,料想陛下不久便會御駕親臨,風雨無阻。”

 言畢,王景文的身影如同一幅潑墨畫卷中的行者,漸行漸遠,最終消融在遠方的天際線中,只留下一道穩健且決絕的背影,那背影彷彿承載著王朝的重負與百姓的期待。

 白永元立於原地,愣神片刻,周遭世界仿若凝滯,萬物的喧囂在此時變得悄無聲息。只有他的思緒如江河奔騰,無法遏制。他緩緩抬首仰望天空,那一片陰鬱沉悶的天象宛如一面被歲月磨礪的銅鏡,深深地映照出世事變遷的無情與黎民百姓所承受的苦難煎熬。

 內心深處,白永元暗自揣摩:此刻陛下執意在這般惡劣氣候下出行,恐怕不僅僅是因為對災情的深深掛念,更是因為太子與李一豪那賭約之期將近,牽動了聖心,使得陛下憂患深重,急於查明真相,釐清是非,以安天下民心。這不僅是一次體恤民瘼的巡視,更是一場關乎皇家顏面和江山社稷的博弈,其背後隱藏的是皇權的堅韌與帝王的擔當。

 在這一瞬的領悟中,白永元的嘴角悄然掀起一抹苦澀的笑意,那笑聲猶如深秋的落葉,在寂靜的湖面漾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低沉而富有哲理,彷彿看透了世事滄桑與人事浮沉,卻又無法擺脫宿命的桎梏。他挺直腰桿,那一瞬間的動作如同磐石般堅定有力,邁出的步伐更是擲地有聲,朝著與王景文並行的方向離去。身後,一串沉重且堅實的腳步聲在空曠寂寥的大街上回響不絕,每一聲都像是鐵錘敲擊在心頭,譜寫出一首悲壯而又激昂的戰歌,宣告著一位臣子對國之重任和家之紛擾無悔的承擔與執著追求。

 時光荏苒,不久之後的一幕場景同樣耐人尋味。靖江帝親自領航,身邊伴隨著王景文以及內閣中的三位德高望重、威震朝野的老閣臣,他們共同擠進了一輛狹小逼仄的馬車車廂,啟程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在這空間侷促到幾乎讓人窒息的車廂內,三位老臣身上那份常年沉浸於廟堂之上累積起來的威嚴與沉穩氣質,竟也難掩一絲微妙的尷尬與深深的無奈。

 陳曙光率先打破了這壓抑的沉默,他緊鎖眉頭,眉心處凝聚著歲月的溝壑,一聲長嘆似是胸中積壓已久的憂慮終於找到了傾訴的機會:“唉,白公怎就不肯勸勸陛下呢?何至於把我們這些老骨頭也拖入如此困境之中?此刻皇宮之外積水之患尚未解除,倘若天公再不作美,再來一場大雨,那可真是讓原本棘手的局面雪上加霜,處理起來將更加艱難無比。”

 李秋炎聞聽此言,神情不露聲色,卻在微微點頭之間,彷彿將整個朝廷的憂慮與期待都攬入了那一抹深沉的眼波之中。他的話語吐納著歲月積澱的智慧和冷靜,音調低緩而有力:“陛下的憂慮如熾熱之火,急於親炙太子近日來治理疆域的實績,這份焦灼之心,我等臣子亦能深深體味,感同身受。況且我們這些時日都困於宮廷之內,未曾踏足實地,親自審察那裡的民生百態,正好藉此良機,褪去龍袍鳳冠的束縛,深入民間,以一雙未經粉飾的眼睛,去真切目睹、切實感受太子的施政舉措如何落地生根,即便是短時間的外出,想必也不會引起什麼軒然大波。”

 李秋炎並未止步於此,他的言語如同破冰的船隻,繼續剖析這錯綜複雜的時局經緯。此刻,他的眼眸猶如深邃的星河,閃爍著洞悉世事變遷的銳利光芒:“坊間流傳的那些市井謠諑,似乎預示著林小風與太子在這場權力角逐中可能要面臨敗局。尤其是那個被讀書人眾口一詞推崇備至的李一豪,據說在他的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功績斐然,已然成為世人眼中無可爭議的典範。”陳曙光在旁側耳傾聽,面上掠過一抹憂慮的陰翳,像是秋風吹皺的一池湖水,他頜首贊同,言語間多了幾分沉重:“然而對比之下,林小風所轄的北廊坊則如同一面破碎的鏡子,映照出的是另一番景象。世人皆言那裡斯文掃地,商賈橫行霸道,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上次我們雖只看到了表面繁華似錦,如同錦繡畫卷鋪展在眼前,但剝開其華麗的外衣深入瞭解後,卻發現那裡的教化工作蒼白無力,就如同那驢糞蛋兒,外表光鮮奪目,內裡卻是空虛無物,毫無實質內涵可言。”

 陳曙光,這位歷盡滄桑、世事洞明的老

者,此刻正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他的眼神猶如一口深邃的古井,倒映出憂慮與無奈交織的波紋。他那佈滿歲月痕跡的臉龐,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更加凝重,只見他緩緩地搖擺著頭顱,彷彿在向世人展示一場無聲的抗爭。那一聲悠長而低沉的嘆息,如同一隻無形的手,將這瀰漫著沉重氣氛的話語播撒在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依我之見,林小風和太子此番所面臨的困境,怕是如巨石壓胸,非一時一刻可以輕易搬離。”

 他的語調裡蘊含著一股濃烈的哀婉,就像一位吟遊詩人以低啞的嗓音演繹著一曲輓歌,訴說著前方道路上那些荊棘叢生、險象環生的挑戰。然而,這悲壯的旋律並未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李秋炎,這個機智狡黠且玩世不恭的人物,在聽到陳曙光的話後,臉上卻浮現出一抹戲謔至極的神采。他的嘴角輕輕上揚,勾勒出一道似笑非笑的弧度,宛如一把藏於笑容背後的利劍,閃爍著嘲諷的光芒。他開口回應,話語間流淌著揶揄的泉水,每一滴都精準無誤地灑落在陳曙光心頭那塊最為敏感的地方:“哎呀,陳老哥,你該不會是收下了你那寶貝外甥兩千兩白的銀子,然後轉瞬之間就對他失去了原本的信任吧?”

 儘管李秋炎的言辭輕佻,但字字句句卻像鋒利的刀刃,直刺入人心最深處,讓人無法忽視其言語背後隱藏的犀利洞察力與挑釁意味。在這兩位老者的對話中,一場關於信任、困境與人性的較量悄然上演,使得整個場景充滿了詩人筆下那種獨特而深刻的矛盾衝突與生活哲學。

 陳曙光聽聞此言,臉色立時猶如陰晴不定的天空,瞬息間風雲變幻。他那原本平靜的眼眸陡然如鷹隼般犀利,瞳孔收縮中射出一道不容置疑、堅如磐石的光束,彷彿能穿透一切虛妄與狡辯。只見他挺直腰板,雙眉緊蹙,厲聲反駁道:“那是你的外甥,這兩千兩銀子,可是老夫憑藉自己的運氣,在賭局上一把贏得的,並非是他所贈,你休得在此胡亂牽扯是非!”他的話語如同鐵錘砸在鋼板上,每一個字眼都鏗鏘有力,滿載著對自身作為長輩尊嚴的堅決捍衛以及對公正的執著追求。

 此時此刻,白永元靜默地站立一旁,他的身影被昏黃燈光拉長,顯得孤獨而堅韌。他緊緊握住胸前的衣襟,那布料下的脈搏急促跳動,宛如內心深處湧動的苦楚與無奈。他的身體微微顫抖,卻竭力保持著那份端莊,無法掩飾的情感透過肌肉紋理間的微妙顫動流淌出來。他長長地嘆息一聲,話語中飽含無盡的感慨:“你們二人吶,倒真是願意扛起這長輩的責任大旗,然而在這份責任的背後,又何嘗不是包裹著對晚輩們無盡的擔憂和深深的掛念呢?”他的話語雖平淡如水,卻蘊含著對兩位摯友複雜情感世界深邃的理解與共鳴,彷彿他們在這場關乎家族命運的對話交鋒中,各自以獨特的方式詮釋著那份沉甸甸如山巒般的父愛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