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的小王 作品

第85章 瘋了(第2頁)

 “小心看到眼睛裡面拔不出來了,這可是我撿的漏。” 

 我笑了出來,這壓根就不是個正經的銅錢。 

 “我說老哥,你沒那個本事就別學人家,你這玩意兒根本不是撿的漏,你這是個假貨。” 

 司機都已經要呆住了。 

 “你沒開玩笑吧?” 

 “你是幹啥的?你認識銅錢嗎?” 

 我淡定的看著司機點點頭,這東西我能不認識? 

 我還列舉了銅錢的發展歷史,最早是刀型的貨幣。 

 後來才逐漸的演變成了圓形,甚至還有過一段時間的其他各種形狀的亂幣。 

 司機被我的言論給驚到了,其實我乍一看感覺這東西是個假貨。 

 但我讓司機取下來摸了兩把,忽然發現這手感不對勁,這種錢幣感覺太怪了。 

 “不像是銅錢倒像是砸的黃銅。” 

 司機沒聽懂我這句話,我也只是下意識說出來的,我真想給自己一個嘴巴。 

 以前好的銅錢都是要鑄造的,還需要其他的打磨和穿孔等工藝。 

 但是這種砸出來的銅錢就不一樣,是要取等份的材料放在模具裡,用錘子不斷的砸。 

 這種工藝在清朝初期就沒了。 

 “兄弟,你沒騙我吧?” 

 “我還指望這枚大錢給我轉運呢。” 

 我故意調侃真錢轉運,假錢,怎麼可能做得到? 

 司機罵罵咧咧,說什麼都要回去找那個賣給自己這大錢的人。 

 我已經在琢磨,怎麼才能把這錢弄到手裡? 

 像是這樣的銅錢,每個朝代的皇帝每年要鑄造十枚。 

 主要不是為了流通之用,而是丟在宮殿各角落,如果有人發現這東西,那多半會是在某處宮殿的遺址。 

 所以有一段時間,盜墓賊會把這東西當成指南,到處尋找。 

 而且每個朝代都造的工藝不一樣,這傳出來的樣式和圖形也不一樣,如明朝跟宋朝的區別就是多了一層內環。 

 但這區別就大了。宋朝的一個能賣一萬塊錢,但明朝的就能賣五萬。 

 別看只是區區的內環,卻凝聚了明朝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