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意外的破裂(第2頁)

 如果是傳統的君主制國家,挽救國民是國家的職責,哪怕是要處死這些人也要由自己國家的人親自來。

 不過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就沒有傳統歐洲王室那麼在乎名聲了,他們可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

 於是乎阿爾伯特親王反問道。

 “貴國是如何判斷哪些損失是我國又或者是我國商人造成的呢?

 如果貴國沒有依據,那麼我國損失的兩千七百五十五萬零七千一百二十一英鎊是否也可以向貴國尋求賠償呢?”

 阿爾伯特親王的話十分高明,他不和國內的政治經濟利益集團較勁,而是將這個皮球踢給了奧地利一方,畢竟誰主張,誰舉證。

 如果奧地利人拿不出證據,那麼這些賠償自然就免了;如果奧地利人能拿出確鑿的證據,那麼誰給奧地利人造成了損失誰去賠償好了。

 不管怎麼樣,英國王室都能省下一大筆費用,更不會得罪任何人,他們要恨就只能去恨奧地利人。

 同時也是在敲打國內的那些政客和眼前的奧地利人,告訴他們英國可不是好欺負的。

 事實上阿爾伯特親王的處理方式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這個時間點卻不太對。

 布魯克男爵聽後點了點,不禁在心中感慨弗蘭茨大公的預料完全正確,對方一定會在賠償問題上胡攪蠻纏。

 他直接示意使團成員抬出了七八個大箱子,箱子打開裡面裝的是滿滿的文件和價格清單。

 英國使團的成員滿眼都是震驚,都在想奧地利人不會真的把所有的證據都收集到了吧?這是什麼工作效率?

 “這裡有一部分商船和其所載貨物的清單,以及同時期的價格證明。

 除此之外還有關於那些貨物詳細產地和價格的證明,包括出貨人和收貨人開出的證明,以及因此造成的進一步損失...

 這其中還包括2324份目擊者的證詞和第三方國家的記錄,以及600份完整的審訊記錄證明是貴國地中海海軍司令在撤離馬耳他島之前下令燒燬了扣押在港口的我國船隻和貨物。

 這一部分商船的損失總價為弗羅林...”

 阿爾伯特親王很快就被說得滿頭大汗,他沒想到奧地利方面真能找到這些證據,甚至連他的下一步也預判到了,居然還有買方的合同...

 其實這些東西本來就在奧地利手中,畢竟這些都是皇室開發公司的統計清單,找幾百個人隨便改改就能當成證據用了。

 弗蘭茨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證明什麼,畢竟按照哈布斯堡家族的祖訓:“皇室永不自證”,他自然不可能違背這條祖訓。

 “誰主張,誰舉證。”這句羅馬諺語放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確實可以算得上人類的一大進步,然而放在十九世紀未必還能稱得上“金科玉律”,人們需要給它加一個適用範圍。

 而在這場波及整個地中海的大戰中就不適用,雖然戰爭的時間並不長,但是英軍的打擊範圍卻非常廣,就連停在開羅港躲避戰火的奧地利的商船也未能倖免,更別說那些不知道開戰消息的遠洋商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