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秀 作品

第167章 匈牙利人的新政策(上)(第2頁)

 

 弗蘭茨覺得改邪歸正、重回巔峰的故事更勵志,而那些反覆橫跳、待價而沽最後“棄暗投明”成為大英雄的事蹟並不適合未來的奧地利帝國,至少不該出現在他的帝國。
 

 回到匈牙利軍隊中的不同聲音,其實是未來匈牙利軍中三巨頭髮出的。
 

 格爾蓋伊·阿爾圖爾、亞諾什·達莫揚尼奇、亨利希·德梅,其中格爾蓋伊·阿爾圖爾是最有名氣的,同時也是三人中最能打的,一生身經大小數十戰無一敗績,最後主動向俄國人投降。
 

 但正因為這個舉動導致被科蘇特稱為匈牙利民族的叛徒,是1848年革命失敗的罪魁禍首,毫無勇氣的懦夫。
 

 不過由於弗蘭茨的干預,溫迪施格雷茨親王並沒有去匈牙利送人頭,匈牙利的民族屠殺政策也沒開始執行,所以這位匈牙利的最強之將只是一個新兵營的少校。
 

 亞諾什·達莫揚尼奇的軍職是三人中最高的,但也就是一名少將只能坐在軍事議會的最末席。
 

 他的勇武不容置疑,但是他的出身註定此時不可能身居高位。
 

 亨利希·德梅是個名義少將,但他是一個波蘭人,而且並不願意加入匈牙利籍,成為匈牙利人所以也不太受重視。
 

 這三人一致反對強攻普雷斯堡要塞,首先從純軍事角度講,此時的匈牙利政府軍根本沒有實力和普雷斯堡的奧地利守軍對抗。
 

 無論是兵員素質、地形、火炮,還是後勤,早有準備的奧地利人都佔據著絕對優勢。
 

 其次在政治成面上,攻打普雷斯堡就更是一部臭棋。沒錯,這些軍人在政治上有不同的觀點,軍隊中也有不同的政治團體。
 

 而這三個人所在團體和他們自身都認為比起英國人虛無縹緲的援助,此時匈牙利政府先同化聖斯蒂芬王冠境內的少數民族,接管他們的財富和武裝力量。
 

 與歷史上不同的是,他們除了將矛頭指向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特蘭西瓦尼亞人以外還將矛頭對準了那些聚居在皇室莊園的德意志人。
 

 其中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比較複雜主要包括薩克森人(德意志人的一個分支,主要聚居在城市中)、羅姆人、斯洛伐克人、猶太人以及少量逃難而來的波蘭人和亞美尼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