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焦慮的英國人(第2頁)

 瓦西里·勒瓦夫甚至都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生怕又有什麼舉動激怒了沙皇陛下。

 尼古拉一世想了想還是囑咐了一句。

 “如果可以的話,戰爭可以拖得再久一點。”

 “是,陛下。”

 其實安德烈·烏瓦羅夫也想這麼做,但是他不敢自己說這些話,因為沙皇和普魯士王室是姻親關係,他實在不敢確定沙皇是否會因此遷怒自己。

 戰爭拖得越久對於普魯士就越不利,因為他們的血會流得更多。同樣對於瑞典和丹麥也是如此,但這對於俄國來說卻絕對是個好消息。

 畢竟北歐地區的其他國家越衰落,對於俄國來說就越有利。安德烈·烏瓦羅夫很清楚俄國擴張方向只能是北歐和中東,因為一旦向西那麼俄奧同盟必然破裂。

 除非雙方可以達成某種協議,不過那需要俄國付出巨大代價。而尼古拉一世顯然不想付出過於昂貴的代價,那麼極有可能會招致奧地利的不滿。

 按照此時俄普奧三方的關係來看,一旦俄奧關係破裂,那麼俄普同盟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隻要俄奧同盟存在,普魯士人就不敢做什麼。

 英國,倫敦。

 約翰·羅素此時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普魯士進攻丹麥本來對於英國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好事。

 畢竟他們並不希望丹麥和德意志邦聯關係融洽,丹麥的地理位置重要一旦落入德意志邦聯手中那麼將會如虎添翼。

 這裡的虎指的是丹麥,丹麥人對英國人十分仇視,如果他們能再次崛起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英國。

 這一點英國人比誰都清楚,畢竟他們燒了丹麥人的艦隊,順帶還燒了人家的首都。

 但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全軍覆沒對他們的打擊太大了,因為是全軍覆沒所以英國方面至今連戰損比都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法國人消滅了愛德華·克林斯頓的主力。

 現在英國政府知道的不一定有報社多,他們只知道在地中海海戰法國人取得了勝利,但是雙方的損失都不太清楚。

 愛德華·克林斯頓的艦隊究竟是損失掉了,還是失蹤現在都搞不清楚。

 另一方面奧地利人趁機偷襲了克里特大島,此時有近一萬名英軍被俘虜成為了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