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東西、南北(第2頁)

 而西部的港口則更靠近奧地利的殖民地,管理起來相對方便,還有現成的港口可以直接收取費用。

 這毫無疑問是一步險棋,因為這對英國人來說這絕對是跳臉行為。在蘇尹士運河尚未開通的此時,馬達加斯加島戰略意義不言自明。

 東非、南非、印度洋、好望角全部都在其輻射之內,尤其是對東南非洲和印度洋的海洋霸權有著非凡的意義。

 英國高層自然不可能接受這個提議,氣得羅伯特·皮爾直接就將協議摔在了地上。

 這倒不是這位首相大人脾氣不好,而是亂七八糟的事情太煩心了。

 愛爾蘭的饑荒,倫敦的瘟疫,蘇格蘭地區乾旱結果又弄

出了一個尼斯湖水怪搞得人心惶惶。

 (尼斯湖水怪的傳說便發祥於蘇格蘭。)

 最操蛋的是本該今天結束的第一次毛利戰爭,在此時異變突生一支300人的英軍隊伍居然被當地的部落埋伏並生吃了。

 現在新西蘭最有名的便是充滿野性的毛利戰舞,這種舞蹈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最震撼人心的舞蹈。

 但是十九世紀的新西蘭、毛利人可不是什麼有趣的詞語,因為和其聯繫最緊密的便是食人文化,當然這也很震撼人心就是了。

 加上這三百人的傷亡,英國人在新西蘭島上已經損失了超過一千名士兵。不過比起一千這個數字,那些人的死法才是麻煩。

 羅伯特·皮爾無論是繼續戰爭,還是將部隊撤回都將遭到對手的口誅筆伐。

 繼續戰爭那肯定就是讓年輕人去送死,而選擇撤退則會被認為是讓土著人嚇破了膽,同時也損害了大英帝國的利益。

 相比之下愛爾蘭的饑荒和倫敦的大瘟疫則要好“解決”得多,前者可以用宗教的觀點解釋。

 那就是此時在愛爾蘭發生的大饑荒,是上帝對非選民和懶惰者的懲罰。

 沒錯!當時的主流觀念認為,人窮是因為有罪和懶惰,以及道德水平不高和不夠虔誠。

 所以每當英國的資本家們看到災民的時候,只要默唸一聲“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又能道心堅定地繼續不幹人事兒了。

 “愛爾蘭人的懶惰讓人髮指,他們甚至都不去嘗試挽救他們的收成!”

 ——《泰晤士報》

 “襲擊愛爾蘭的災難是對奢侈和無憂無慮生活的警告!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平息上帝的憤怒!”

 ——《晨報》

 “如果我們繼續‘國家罪惡’即對天主教徒和窮人的寬容政策,那麼災難會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太陽報》

 至於大瘟疫也差不多,這主要是倫敦的工人不願意勞動,經常搞什麼憲章運動,所以才受到了懲罰。

 於是乎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倫敦地區的工人運動陷入到了空前的低谷之中,甚至有些人因家人感染瘟疫進而對罷工工人懷恨在心,進而採取暴力手段,虐待、殺戮罷工者。

 雖然煩心的事情很多,但是與奧地利的關係是英國重塑外交霸權的重要一環,所以羅伯特·皮爾只能讓帕麥斯頓儘量交涉緩和和奧地利的關係。

 實際上和奧地利帝國瓜分馬達加斯加王國是帕麥斯頓私自做的決定,這讓羅伯特·皮爾十分惱火,但是鑑於其在與法國的關係處理方面獲得的成就,只是對其下了最後通牒。

 帕麥斯頓好不容易又回到了權力中心,他可不想再下野了,所以他決定賭一把。

 帕麥斯頓賭的是奧地利帝國沒有實力拿下馬達加斯加,即便是能拿下也守不住,更沒有膽量和英國爭奪印度洋的海洋霸權。

 帕麥斯頓用英國的國運賭自己的前程,這一次他賭贏了。無論是梅特涅,還是弗蘭茨都沒有想過讓奧地利帝國和英國爭奪馬達加斯加的西部。

 梅特涅想要的是馬達加斯加的北部,要西部不過是個幌子,雖然對方同意了,但是那燙手的山芋明顯吃不下。

 作為老狐狸的梅特涅自然不會露怯,也不會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告訴對手,所以這個提議就被暫時擱置了。

 梅特涅會再找一個好時機,讓對方不得不接受他的提議。至於英國人吃獨食,或者去找其他國家合作,這一點梅特涅並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