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弗蘭茨的無奈(第2頁)

 理由很簡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尤其是在政治鬥爭之中,在局勢未明之前亂站隊,比不站隊更危險。

 至於索菲夫人掌控的巴伐利亞同鄉互助會,在民間可能很有影響力,但是放在臺面上屁都不是,更不可能接觸到這種級別的情報。

 而教會的情報網絡同樣如此,他們的第一任務是監控民情,針對的是平民和貴族,以及那些可能會對帝國統治有威脅的敵人,他們對外國政府的情報蒐集能力可能還比本國強一點。

 阿佳妮手中的紫羅蘭騎士團則完全不同,她們收集情報的方向完全是看弗蘭茨的需要,除了對外,同樣對內,而且屬於完全忠於弗蘭茨的組織,並不涉及到選邊站隊的問題。

 人員上更是五花八門,除了社交名媛,陪酒舞女,住家保姆,還有廚娘、雜役,甚至是閹人歌手。

 這些人經過多年的培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甚至還有人成為了荷蘭的“蓬巴杜夫人”。

 奧地利帝國的殖民地,弗蘭茨為了保持穩定和相對的忠誠都佈置了多方勢力制衡。

 雖然最後都要向弗蘭茨負責,但是由於一些平衡性的舉措,導致這些勢力之間的信息不夠透明,甚至還有一些隔閡。

 結果就是對於資金的減少並沒有對政府有多大反應,而是首先相互猜忌起來。

 同時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殖民地建設的相對順利,這一矛盾在實際上得到了極大緩解,甚至在部分殖民地已經完全可以擺脫對政府資金的依賴。

 但這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殖民地可以脫離母國的支援獨立發展,這是弗蘭茨一直在極力避免的事情。

 只不過奧地利的盤子太大,僅僅是情報的彙總工作就需要十名書記官,再加上保密的需要十名書記官的工作總共要三十個人才能完成。

 弗蘭茨如果事必躬親,恐怕每天24個小時都不夠用。而有所側重必然會造成有所疏漏,這時候就需要分權,而十九世紀的人很難有弗蘭茨的目光和判斷力。

 結果就是層出不窮的問題和一些細不可查的隱患,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數千萬的經費不翼而飛,弗蘭茨居然沒有絲毫的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