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雨果來了(3)(第2頁)

 這一時期不只是法國,實際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火車車廂都是敞篷車廂...

 沒錯,真的是270度無死角全露天那種,周圍僅僅用一圈柵欄圍上。可以完美地感受一路上的風、霜、雨、雪,直至和自然融為一體。

 像美洲大陸上的火車甚至只有一個個挎鬥,若是想實現車廂之間的交流只能爬過去。

 此外當時絕大多數國家也並非像奧地利帝國一樣按站收費,而是按公里數收費。

 這時候一定有書友想問了,那坐到一半沒錢了怎麼辦?或者半路想下車怎麼辦?

 實際上並不需要擔心,因為在這個年代火車的時速通常在20-40公里之間,雖然英國人此時就已經開發出了時速高達100公里的高速列車。

 但這種東西前文書中講過,此時的技術條件還不成熟,除了浪費燃料以外,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穩定,極容易發生故障,甚至是脫出軌道。

 各位可能對20-40公里沒啥概念,那換個說法就像是印度的火車,只要你身手矯健完全可以做到隨上隨下。

 因為此時法國火車車廂還採用的是敞篷式設計,所以雨果才會對火車車廂有這麼大的反應。

 不過這對於奧地利鐵路的工作人員來說卻是習以為常,這裡既對半封閉式車廂,也對外國人的大驚小怪。

 “就像馬車車廂一樣啊,既能為您擋住風、霜、雨、雪,也能保護您的個人隱私,更是可以方便我們為您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我們的火車相比馬車更快速、更安全。”

 乘務員的回答很專業,讓雨果一時挑不出什麼毛病。

 “好吧,但這罐子不會把人悶死嗎?”

 乘務員露出十分職業的微笑繼續說道。

 “請您放心,每一間包廂都有獨立的窗戶。如果您感到憋悶或者不適,可以將其打開。”

 此時火車的汽笛聲傳來。

 女乘務員:“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到車廂裡再聊,我很願意幫您解答,只是現在必須上車了。”

 一旁的男乘務員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他最討厭這些外國人整天東問西問的,要是在三等、四等車廂他早就讓他閉嘴了。

 不過沒辦法誰讓對方花了十倍車費坐一等車廂呢?而且還是詩人兼劇作家,皇家鐵路公司有規定要優待學者和藝術家,

他可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於是乎提著行李飛快地登上了火車,後面的女乘務員也做出了請的手勢,雨果是個貴族出身自然不會自降身段撒潑打滾繼續追問。

 他摘下帽子禮貌地行禮,來到車廂內部時雨果發現自己上當了,整個一等車廂就七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