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災疫擴散(上)(第2頁)

 再有就是造成了美國土豆的產量進一步下降,同時也改變了其農作物種植的結構;使得馬鈴薯的種植面積不到法蘭西的二分之一,不到奧地利三分之一,僅僅比德意志地區的四分之一多一點。

 對於美國來說這些破產的農民也不是完全沒有利用價值。他們可以進入工廠,或者是去大西部開發新的土地。

 比方說此時英美競爭激烈的俄勒岡,不列顛雖強,但美利堅卻有對方不具備的優勢-人力。

 自1842年俄勒岡小路成為進入該地區的主幹道之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將從此遷移至該地區。

 反觀英國人連足夠有效控制該地區的殖民者都湊不齊,所以他們實際上只能處於一種戰略收縮的狀態。

 但即便是這樣也擺脫不了美國人的蠶食,約翰·泰勒的計劃可謂是十分成功。

 不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比如阿比農大屠殺;13名白人不慎闖入了印第安人的領土,並且將其聖樹砍伐導致雙方爆發嚴重衝突。

 最後這十三名“勇士”不幸在殖民地全部遇難,得知消息後的約翰·泰勒當即在白宮為其致悼詞,並且發誓要向野蠻的印第安人發起報復。

 1840~1860年間在俄勒岡大約有360名移民死於美洲原住民之手。而僅在1830~1840年間俄勒岡當地的印第安人數量便減少了十萬人。

 當然美國人也沒放棄過對於加利福尼亞地區的滲透,只不過被新上任的奧國駐該地區的執政官用一種最原始最血腥的方式化解了而已。

 迄今為止在加利福尼亞被殺害的美國人數量已經超過三千人,只不過表面上雙方都不承認這個事實而已。

 其實弗蘭茨並不怎麼贊同這種做法,但是它無疑十分有效且廉價。可這種懸紅的方式奧地利一方能用,美國一方也能用,甚至墨西哥人也可以用。

 一旦開啟了這道地獄之門就再難關閉了。

 當然引進美利堅移民共同開發加利福尼亞也可以列入考慮範圍內,畢竟化敵為友是理論上最明智的方法,而且此時加利福尼亞地區最缺的就是勞動力。

 但血淋淋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這種行為無異於引狼入室,不值得冒這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