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秀 作品

第五十章 奧地利帝國鐵路二期工程(第2頁)

 奧地利帝國第一期鐵路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期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繼續細化內來塔尼亞鐵路網,同時溝通薩格勒布和貝爾格來德。

 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費爾德基希—佈雷根茨,薩爾茨堡—比紹夫斯霍芬—賽爾茨谷—格拉茨。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林茨—格拉茨,維也納-布魯克安德莫爾—克拉根福—菲拉赫—烏迪內,布魯克安德莫爾—格拉茨,因斯布魯克—博來納—烏迪內—米蘭。

 布拉格—布爾諾—普熱羅夫—俄斯特拉發—卡托維茲,布爾諾—布熱茨拉夫—維也納,布拉格—皮爾森—多馬日利採—慕尼黑,布拉格—烏斯季—德累斯頓,布拉格—弗羅茨瓦夫...

 總長度約為公里,預計25年完工,這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合理的預期,畢竟此前奧地利帝國的建設速度就是每年300公里左右。

 不過以上基本都是弗蘭茨放出的煙霧彈,真正要修的只有幾條重要幹線和的裡雅斯特—薩格勒布—貝爾格來德線,這條全長550公里的鐵路預計在五年內完工,總計劃長度為3000公里。

 如此一來就能確保貝爾格來德永遠處在奧地利的掌控之下,一旦發生戰爭無論是水上交通,還是鐵路交通都能十分便利地投送兵力和補給。

 其實此時奧地利帝國的鐵路長度已經是歷史上的數十倍了,過分密集的鐵路網對於剛剛起步的奧地利帝國來說還太早了,主要是收益率太低,容易導致鐵路泡沫的出現。

 基礎設施建設要跟上經濟發展,但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不能過分得多。奧地利帝國的鐵路長度是根據,此時國家的發展速度和貨物總量,由專家們計算得出的。

 弗蘭茨怕他們的數字太保守,又在那個基礎上提高了50%,畢竟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遠超當時人的想象。

 然而日後的發展表明,弗蘭茨就該按照一開始定製的計劃建設鐵路,因為國家的發展速度不光超乎當時人的想象,也超乎弗蘭茨自己的想象。

 此時強大的鐵路、工業能力、廉價原料、以及空前廣闊的市場,再加上弗蘭茨的壟斷計劃,殖民地和跨國公司收益,讓奧地利帝國財政有了一次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