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衣服穿(第2頁)

 。

 由於藝術鑑賞市場的日漸興旺和隨之而來的激烈競爭,幾乎所有的工藝品價格都被拉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勝出的卷王們的收入也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從理論上講,在這個藝術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像維也納美術學院這種歷史悠久的老牌學府應該沒有理由衰落才對。

 然而維也納的藝術界的競爭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後獲得的工作收入連街頭的流浪畫家都不如。

 這讓人們對這所古老學院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同時本該作為維也納藝術學院經費的重要來源–潛在的女性學生們,此時都紛紛選擇了維也納皇家女子學院。

 過去一些十分寵溺女兒的大貴族們會將她們送去帝國首都的藝術學院就讀,這樣既能讓女孩兒們得到釋放,又不違反貴族的道德。

 可是隨著維也納皇家女子學院的橫空出世,讓不少貴族都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雖然維也納在女子教育方面可以說是比較寬鬆的,但是現在整個社會的主流依然認為此舉是在浪費金錢和培養“巫婆”。

 而這次由皇室主動牽頭,假如此時的君主是個沒有精神或生理疾病的正常人,也許還會有人提出異議。

 然而在維也納中央公園舉行的那場辯論之後,便再沒人有這種感觀了。

 畢竟斐迪南一世和他的弟弟弗蘭茨·卡爾大公都不屬於正常人這一範疇,因此沒人會在意他們的輸贏,但要是換到自己頭上,後果就截然不同了。一旦輸了輕則英名盡毀,重則粉身碎骨。

 本來哈布斯堡皇室是以仁慈而著稱的,但是隨著教會勢力的復甦,本能的警惕心理使得他們充當皇室黑手套的意願比以前更加強烈了。

 原因非常簡單,帝國內部除了皇室外誰都治不了教會。“既然打不過,那麼就加入”這條準則從來都是貴族們的生存之道。

 可這麼一來卻讓維也納美術學院喪失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此時他們只能選擇嚴進嚴出,來重新提高自己的聲望。

 而弗蘭茨的提議,就如甘霖一般,讓其重新煥發了生機。

 除了服裝設計專業以外,在弗蘭茨的建議下,維也納美術學院還開設了廣告、新聞

、建築等專業。

 然而此時奧地利在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產量還是太少了,在短暫地瘋狂之後,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再次困擾了整個奧地利的服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