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來自巴伐利亞(第2頁)

 同時教會要求難民們填一份登記表,登記自己的個人資料,這些個人資料將分別送往奧地利帝國政府和維也納工商聯合會,通常會在一週內給他們答覆,當然難民們也可以自己在維也納找工作。

 維也納的巴伐利亞人很多,畢竟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距離不遠,並且同屬天主教,語言也比較相似,而收入卻天差地別。

 巴伐利亞王國1830年的收入僅為3480萬弗羅林,僅為同期奧地利帝國四分之一,而且巴伐利亞的上層**奢靡,貪官汙吏橫行,路德維希一世和他的情婦們更是將整個宮廷搞得烏煙瘴氣。

 這座城市似乎就好像沒有受到糧食危機的侵襲一般,街道依舊十分繁華,這主要歸功於政府出臺了救濟法桉,讓窮人們可以找到工作進而養活自己,而不必拋棄自己的尊嚴去乞討別人的施捨。

 維也納的公園中有很多流浪的藝術家,他們有的為人畫像,畫賀卡,有的則是演奏樂器娛樂大眾,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著,憑本事吃飯也沒人會看不起他們。

 哈布斯堡皇室索性在公園附近建造了一些簡易房屋,專供這些流浪藝術家居住,當然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入的,最起碼你要證明你自己確實是一位藝術家才可以。

 至於如何證明,當然是畫一幅畫,或者是唱一首歌,或者是彈一首曲子之類的。

 有的時候皇室和政府也會給這些流浪藝人發佈一些任務,讓他們去特定的地方表演。雖然薪水十分有限,但對他們來說也是展示自我的機會,絕大多數流浪藝人都會接受的。

 菲斯特·勞賓很快就找了一個名為巴伐利亞同鄉互助會的組織,在他們的建議下,菲斯特·勞賓決定先去參加多瑙河水壩的建設,畢竟工資高。

 而且作為災民,菲斯特·勞賓更懂得水壩的重要,如果他的家鄉有足夠堅固的水壩,也許他就不會成為難民了。

 但沒有如果,此時他只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因水災而痛失親人,流離失所。

 水壩建設的工地上,帝國政府的首腦和皇室重要人物接二連三地出現,演講強調水壩的重要,鼓勵勞工們繼續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