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何謂成大事者(第2頁)

 樊噲深知自己的職責所在,只需堅定地站在大哥一邊,他說:“大哥放心,若有違背者,我定讓他們知曉厲害。”

 他知道,智力較量絕非大哥對手,因此選擇忠誠而非挑釁。

 在大秦的統治下,他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貴族和世家子弟紛紛隕落,而劉邦則順應形勢,選擇了謹慎行事。

 面對贏耀的威脅,樊噲曾險些喪命,這讓他對贏耀心存敬畏。

 他明白,贏耀的手下不容小覷,因此在大哥劉邦的建議下,他並未輕易反抗,而是選擇低調行事,等待機會。

 在動盪的江湖中,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地生存,甚至有人暗中與贏耀作對,以換取更多的工程機會。

 眾多農家子弟因為贏耀的鐵腕手段而犧牲,儘管贏耀並不張揚,但他的存在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峰,令人畏懼。

 他的商業帝國觸手可及,包括劉邦在內的兄弟們,他們的收入幾乎全部迴流到了贏耀的體系中。

 “的確,九公子的威嚴無人不知,明智之舉就是避開鋒芒。”

 他們明白,保命才是首要任務,而上頭若要他們充當犧牲品,劉邦斷然不會答應。

 劉邦內心渴望改變現狀,成為農家的領袖,但他深知實力不足,沒有強大的修行者夥伴,這是他最大的遺憾。

 然而,知命境的強者已經被九公子逐一剷除,這使得劉邦的夢想如同鏡花水月,遙不可及。

 他期待有一天,能有真正的力量夥伴出現,那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故事發生。

 在武林的頂尖勢力中,連號稱智謀無雙的楚南公都曾在與贏耀的較量中險些隕落。

 論智謀,楚南公無疑是佼佼者,卻也敗給了贏耀的機敏手腕。

 連楚南公這樣的高手都被贏耀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他親自出馬,無疑是以卵擊石。

 劉邦曾與項羽共事,他是反秦陣營的關鍵人物。

 這位自視甚高的男子,若非出身顯赫,劉邦自信自己能輕易制服他。

 實力再強有何用?不懂運籌帷幄,不諳權謀之術,終究是空談。

 就連這位趾高氣昂的傢伙都未有過叛亂的念頭,宮廷內部的王室成員卻蠢蠢欲動,甘願充當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