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燒玻璃(第2頁)

 好像琉璃的熔點比玻璃還低一些。 

 一個是低溫燒製,一個是高溫燒製,而且裡面的組成分子也不一樣。 

 “先別說那麼多,把火給我燒起來,越旺越好。” 

 郭京一邊指揮高柄幹活,一邊脫下外袍打起了襻膊,他要親自上陣。 

 固定好袖子後,郭京便親自把沙子放入器具內,又按照比例添加他親自提純出來的食用鹼。 

 按理來說,應該加入小蘇打,但是郭京不知道小蘇打在宋朝有沒有出現,所以他先用食用鹼代替,如果不行再想別的辦法也不晚。 

 加入小蘇打主要是為了降低熔點,畢竟在大宋火溫的提升並不容易。 

 鹼面也是有這個功效,所以郭京覺得應該能替代。 

 並且郭京還貼心的提純了鹼面,準備了純鹼。 

 接著又添加了石灰,這是為了讓沙子融化以後不溶於水。 

 他一邊添加,一邊拿起紙筆記錄下數據,萬一出了差錯不成功,他也好根據情況仔細調整。 

 “放進去吧!” 

 攪和一下,郭京對著高柄招手。 

 “祖翁,這樣就能弄出玻璃嗎?” 

 高柄好奇的問道:“您說玻璃和琉璃差不多,那為什麼咱們不直接用琉璃?” 

 這是個好問題。 

 為什麼不用琉璃?那還不是因為製造琉璃的成本太高了。 

 況且,玻璃的透光性更好,可塑性更強,成本還能壓下去。 

 郭京解釋道:“如果用琉璃的話,我做出來的東西就只能提供給貴族富商使用,那就徹底斷絕了普通老百姓購買的資格。” 

 “但是你想想,大宋可不是隻有富豪和權貴,普通人家又佔了多大的比例?” 

 “我弄的這個東西,不止是要權貴和富商使用,我還要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 

 賺錢是一方面,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水準,也是一方面。 

 郭京既然當了大宋國師,就肯定會想著大宋的百姓。 

 他已經看出來了,即便是在京都,百姓們收入不算低,但日子過得依舊艱難。 

 就拿簡單的糊窗戶紙來說,有錢人用的是桐油紙和細麻布,權貴則是絲綢或者是琉璃瓦等等,而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木板或者草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