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第2頁)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灼灼璀璨了一整個喧囂時代的韓信,一手送葬了霸王末路的兵仙韓信。

 就這麼死了。

 被他曾經的領路人,那個慈和的長者,親口騙上了黃泉之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歷史的舞臺我親自帶你走上,臨終的末路我親自為你接引。

 曲終人散,一道嘆息也罷。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人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韓信的死,帶著極為悲涼的意味。

 誠然如是。

 沒有人可以否認,無論因由為何,韓信的死都是充滿悲劇色彩的。

 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你劉邦幾乎大半的地盤都是韓信親手給你打下來的,你就是再不滿,也實在不該殺了他。

 要說不是劉邦本人動手的,確實。

 這事兒是呂雉策反了蕭何後自行動手處置的,待到劉邦從前線回來之後,韓信已經死了。

 【“見信死,且喜且憂之。”】

 這是劉邦得知了韓信死後的態度。

 你說呂雉和蕭何是無緣無故對韓信動手的麼?不是。

 蕭何口中的那個“陳豨”,實打實是韓信的人,而且是他指使這傢伙謀反,並且告訴他自己會和他裡應外合。

 這也說明一件事,當時的韓信,確實打算反了。

 扣他一個謀反罪,是不冤枉的。

 可是話再說回來,韓信若早暗藏反心,早在齊地的時候反了,劉邦還能打得過他不成?

 不是瞧不起劉邦,想當年項羽都能打他跟打狗一樣,韓信這個能按著項羽打的猛人,真打起來就是完虐他。

 而再追根溯源,韓信被逼到走上謀反這條路,可以歸結為一句話。

 有野心,但不多。

 什麼意思呢?

 韓信這人,想當一地之王,但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

 這就是他走上必死之路的根由。

 當初在齊地時為什麼不反?(這時候是楚王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