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劉三吾上奏(2)(第2頁)

 要知道,那時候,他還是個孩子啊!

 當年小明王率先起義,徐壽輝隨即響應,兩人一南一北,為義軍領袖。

 第二年,郭子興才在壕州拉起隊伍。等朱元璋出來單幹的時候,徐壽輝已經佔了一個省了。

 那時候兵多將寡,徐達、常遇春經歷的戰陣也少,裝備也不齊全,自然不是趙普勝的對手。

 如果現在趙普勝復生,莫說是徐達,就是李文忠也夠他喝一壺的。

 可在當時,趙普勝就是徐常越不過的鴻溝。

 “是標兒用計除掉雙刀將趙普勝,離間了傅友德、鄒普勝和丁普郎。四大金剛一死三降,陳友諒等於是斷了一條臂膀。”

 “就是這樣,徐壽輝起事比咱早,陳友諒的勢力也比咱強大。是標兒和伯溫先生聯手獻計,鄱陽湖一戰剷除了陳友諒這毒瘤!”

 “能打敗陳友諒,我兒鞠躬至偉。有這事不,劉國公?”

 劉國公是劉基,字伯溫,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功勞甚至在徐達、李善長之上。

 民間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說法。

 劉伯溫功大,卻只封了一個伯爵,老百姓私底下都叫他是劉國公。

 朱元璋這麼叫,卻飽含了心酸與愧疚。

 當日朱元璋是要封劉伯溫為公爵的,位置還在徐達之上。

 劉伯溫說,自己的計策都是受太子朱標的啟發,不敢奪太子的功勞,所以才被封為伯爵。

 誠意伯劉伯溫站出來說道:“定計滅陳友諒確實是太子殿下的主意,在下只是狗尾續貂。”

 劉基一發話,朝臣都是大為失色。

 誰都知道,劉伯溫是朱標的頭號粉絲。兩人鐵的穿一條褲子都會覺得肥,就連太子妃都說,幸虧劉伯溫不是女人,不然太子妃的位置真不知道是誰的!

 他們居然在串聯的時候,把這位給忘了。

 說到自己的好大兒,老朱是無比興奮,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坐在奉天殿上,他侃侃而談,唾沫橫飛,接著說寶貝兒子的豐功偉績。

 “打武昌那會,張定邊那廝,居心叵測,收縮所有的兵力到武昌。他說是要把武昌變成第二個洪都,要疲憊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