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生財有道(第2頁)

 朱文忠年輕氣盛,老朱怕他管理不好浙江的軍務,就派楊憲一起去。

 楊憲名為屬官,卻是特務組織—檢校在浙江的頭目,負責監視諸將。

 臨行前,老朱還對楊憲說道:“文忠雖然是我兒子,可是年齡小,沒有從政經驗,也沒有歷練過。浙江的事務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事,我拿你是問!”

 楊憲也不負老朱的期望,沒有因為朱文忠是老朱的義子就畏懼,還向了老朱揭發朱文忠任用一些儒生干預政事。

 當時浙江地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張士誠又重用儒生,浙江的很多儒生都在張士誠手下做過官。

 老朱怕這些人圖謀不軌,所以就把他們傳到應天,嚴加處置。

 在和陳友諒對峙期間,浙江人雖少,卻始終是鐵打一塊。

 朱文忠和楊憲立下汗馬功勞,在平定陳友諒之後,鑑於楊憲的優異表現,老朱把他調回應天,成為檢校的頭子,繼續監視諸將。

 老朱的核心班底是淮西文武,他們在大明的建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可是也逐漸居功自傲,多有不法,養成了驕兵悍將之勢。

 為了制約淮西文武,大明建國之後,朱元璋就把楊憲安插到中書省,用以制約日益膨脹的淮西勳貴。

 北方戰事未平,中書省的主要職責是為前方籌集軍需糧餉,所以中書省,乃至應天還是李善長老相國說了算。

 朱標只是一個掛了名的監國,跟著李善長學習輔政。

 老朱叫標榜勤政愛民,所以不像元朝和其他諸侯橫徵暴斂,而是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

 雖然輕賦稅、薄徭役,可是作為生財小能手老朱不怎麼缺錢,反而很富庶。

 老朱第一個財路當然是鹽業,朱元璋在建國前,以及建國初期,製鹽還是嚴格的管制。

 元末明初,雖然有曬鹽,可是製鹽的主要方法還是煮鹽。

 老朱治下的鹽礦實行嚴格的“灶戶制”,所謂灶戶,就是官營製鹽手工業。

 只有灶戶才能允許從事鹽的生產,繳納一定額度的鹽,還要把餘下的鹽收歸國有,由官方進行運輸、買賣。

 灶戶制使得鹽從生產、運輸到販賣,都是實行嚴格的官營,確保每一分錢都流到官府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