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常遇春揚名立萬(第2頁)

 予本淮右布衣····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

 這是宋濂親自操刀,老朱改寫的檄文,只加了三個字稍字,把一代帝王的氣勢都顯現出來了。

 這篇膾炙人口的討元檄文,朱標也看過,這是他老師宋濂捉刀寫的。

 文章辭藻華麗,雄辯,而且寫出了民族大義,鞭辟入裡,真乃曠世佳作。

 老朱還改了添了三個字,把原來的國富、民安、兵強前面都加了一個稍字,顯得老朱更加謙遜,卻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即使自己是國稍富、民稍安、兵稍強,也要肩負起時代賦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使命,當真是英雄本色。

 隨大軍一起發出的還有一支神秘隊伍,那就是武工隊。

 得益於武昌、平江之戰的宣傳攻勢,老朱深知這宣傳的重要性。

 所以在大軍出發的時候,派出了武工隊,去宣傳那膾炙人口的《北伐檄文》,以達到瓦解人心的作用。

 北伐先鋒官自然是落到常勝將軍常遇春身上,常遇春是個好漢。

 和元順帝只能在女人身上逞威風不同,他不僅能在女人肚皮上逞英雄,還能在男人肚皮上做好漢。

 在他的攻伐下,就是悍匪出身的藍菲兒都只有求饒的份。

 可是他騎在馬上,比在床上還威猛。

 他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縱橫馳騁,萬軍從中可以取上將首級。

 常遇春騎在比他臉還黑的烏騅馬上,身後是他的五萬精銳騎兵長,也是吳國最精銳的騎兵。

 他是徵東副元帥,也是前鋒官,所以打仗永遠在最前面,追亡逐北,勇往直前。

 吳軍前面是五萬人的蒙古鐵騎,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

 千百年來,中原騎兵在和草原上騎兵交手中,經常處於劣勢。

 只有衛青、霍去病、這些不世出的名將才敢和草原上的民族在馬上較量。

 上一次漢人騎兵揚威草原還是在唐朝,是李靖、李世績,蘇定方、薛平貴的榮耀。

 之後,漢人只能屈辱的以步克騎,用人頭換取勝利,或者是依託城牆被動防禦。

 因為不敢主動出擊,兩宋都被人冠以弱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