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來啊,眾樂樂(第2頁)

 等樓小白前去挑選俘虜之後,樓令召集了列國的將校。

 在之前,列國將校對樓令可謂佩服得很,直至來到秦國都城之外,那種熱情才逐漸降低。

 怎麼個降低的方式?說白了無非就是看到樓氏一直有收穫,他們卻是隻能幹瞪眼,無法獲利自然也就熱情減退。

 “諸位。”樓令先讓眾人注意力集中,再說道:“敵軍已經不敢出城,我軍是不是做攻城準備?”

 公孫橋如一臉壓抑地說道:“要攻打秦國都城?”

 樓令沒有搭理公孫橋如,目光一直在國佐和侯摽身上來回掃視。

 其餘國家的代表?

 衛國的孫林父極少發表意見。

 剩下那些更有自知之明,完全不發表什麼意見。

 “是該做攻城的準備,恫嚇守軍不得不出城作戰。”國佐笑呵呵地說道。

 哪怕齊國足夠氣大財粗,他們肯定想要獲得更多的戰俘。

 其實,齊國遠比所有國家更需要奴隸,根本因素在於紡織業和製鹽業本就是使用勞動力的大戶。

 齊國跟魯國之所以關係越來越惡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齊國拒絕魯國贖回俘虜。

 侯摽本來還在鬱悶,聽國佐那樣一講,品味出什麼意思,開口贊同起來。

 樓令意思意思地提問孫林父和其餘人。

 由樓令提議,再有國佐和侯摽贊同,其他人怎麼敢拒絕?

 有些人奇怪的事情是,之前不是提到過不攻打“雍”這座秦國的都城,怎麼又換成要打了。

 樓令在散會之後,要求國佐、侯摽和公孫橋如、孫林父留下。

 “能夠引誘‘雍’城內的敵軍出來交戰最好,想來他們也不敢出來交戰。”樓令不是要講自相矛盾的話,有其後文,說道:“秦國的城池不多,做攻城準備是為了恫嚇秦國,主要目的還是分兵去清剿山林裡面的秦人。”

 國佐挽著鬍鬚,說道:“將主英明。”

 侯摽迫不及待地問道:“什麼時候分兵?”

 到現在才明白怎麼回事的公孫橋如也不矯情,笑呵呵地說道:“秦人類如禽獸,是該給予打擊。”

 這……,公孫橋如不愧是魯國高層啊。

 什麼意思?就是什麼事情都能使用語言藝術,乃至於張口就給人戴帽子。

 樓令就是展現出該有的態度。

 任何只管吃獨食的人,他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有一句話說得很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那豈止是樂不樂呵的問題,牽扯的因素簡直不要太多,包括能不能服眾,會不會在睡夢中被幹掉。

 “將主,這樣對待秦國,是不是……過於殘暴了?”公孫橋如在散會之後,特地出去又返回,對樓令講了一句這樣的話。

 什麼殘暴?

 樓令悠悠地說道:“魯國可以將俘虜無償還給秦國,獲得的戰利品也是。”

 高尚是吧?樓令給公孫橋如一個到頂的高尚。

 公孫橋如滿臉尷尬,話都不敢接,行禮再逃也似得跑了。

 “魯人一直這樣虛偽的嗎?”林姒在場。

 樓令糾正道:“你應該說是魯國高層。”

 只是……,因為魯國高層的那種風氣,影響了整個國家,包括能夠說話的普通魯人,很喜歡將禮儀道德掛在嘴邊,顯現出來的格局就是越有權勢越虛偽,區別在於沒有權勢影響不大。

 在接下來的時間,樓令做的事情有點多。

 第一個行動,不斷地給予“雍”城之內的秦國高層壓迫感。

 然後,派出列國的軍隊清剿山林,亦或是安排去嘗試攻打哪座秦國的城池。

 真正給予秦國高層壓力的方式,聯軍這邊開始打造攻城所需的器械,並且是在“雍”城牆視野範圍之內。

 “他們一定要被嚇死了。”國佐近期的心情比較不錯。

 不止是參與西征犧牲少收穫大,最大的原因當然是這個,另一個是齊國成功算計了萊國。

 這個萊國在齊國的西邊,以地理位置來算就是在山東半島。

 姜姓得到分封之後,他們起初並不好多,周邊全是東夷的勢力,好幾次差點被滅了。

 直至“武庚之亂”結束,齊國才得到強有力的支援,得以消滅周邊的東夷勢力,使得勢力範圍可以得到擴增,治下的人口也一再增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