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道 作品

第33章 藏嬌(第2頁)

 而且雞血還更嫩呢,就是易碎,不容易定型。

 另一邊李玉也幫她尋了整塊的大豬首來,本來該是讓王進保去辦的,可他怕王進保沒眼力勁,挑的肉不新鮮,少不得辛苦跑一遭,累得汗流浹背的。

 鬱宛真心實意道:“讓您受累了,且坐著喝口茶吧。”

 她自己則去將灶中的爐灰捅開,把手臂粗的一根長柴禾按在灶裡。虧得前世她奶奶家燒的就這種土灶,雖然多年不見,記憶尚未忘卻。

 至於靠一根柴怎麼燒得皮酥肉嫩,鬱宛想了想,應該是高壓鍋的原理,她記得金瓶梅原書中宋惠蓮還用了其他容器固定,一時卻想不起來,這荒僻的南苑也不見得有。

 鬱宛情急生智,讓新燕去找那海戶弄些不要的舊棉絮,密密匝匝沿縫隙纏在鍋蓋外頭,上邊再墊幾塊實磚,如此一個天然的高壓鍋便形成了。

 乾隆看得目不轉睛,這是做菜還是造房子?

 又唯恐天下不亂地挑刺,“怎麼全是葷菜,就沒個素的?”

 嫌棄之情溢於言表。

 鬱宛翻個白眼,有得吃就不錯了好麼?她在這裡忙得熱火朝天,他老人家還有閒工夫挑三揀四。

 雖然皇命不可違,但鬱宛才不慣著他,望著地上削剩下的蘿蔔纓子,立刻來了主意,撿起來在水中漂了漂,晃晃悠悠道:“這不就是素菜?您老安心等著用膳罷。”

 乾隆很懷疑,這是人吃的麼?他看宮裡餵豬都不用蘿蔔葉呢。

 不過等四菜一湯端上來,萬歲爺就沒話說了。悶煮過的豬頭肉色澤金紅,筷子一戳就爛,讓人食指大動;豬耳朵則另外片下來做了個涼拌三絲,酸辣開胃;蘿蔔燉雞就不消說了,在宮裡也是有名的藥膳,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大夫開藥方;雞血粉絲湯則清澈欲滴,面上浮著一層淡淡的油花,半點不覺膩味,一口下去差點燙花舌頭。

 尤為難得的是最後那道蘿蔔纓子,居然清甜爽脆,裹著豬頭肉滋味堪稱一絕。

 連素來用膳只用八分飽的乾隆爺這回都難得破了例,中途就沒停下筷子,等肚皮鼓鼓的實在肝不動了方才罷休。

 他稱賞的看著鬱宛,“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好耳熟的言語。不過鬱宛才不稀罕他的誇獎,萬一乾隆嘗慣了她的手藝,以後指定要她下廚可怎麼好?她才沒那個精神,從宮妃到廚娘等於自貶身價。

 這樣的事有一回就夠了。

 鬱宛便謙虛地道:“臣妾不過是撞大運罷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幸虧他們送來的材料好。”

 這個倒是實話,家養的走地雞跟外頭速成的當然不同,肉質就有天壤之別,而且燉豬首的香料跟油醬都是海戶家中送來,鬱宛只需要看著火候——回頭她得問問這本地醬汁是怎麼做的,嘗著有點像豆瓣醬,卻比尋常豆瓣醬更鮮味十足,最好能弄一罐帶走鑽研。

 酒足飯飽後就該準備就寢,眼看著太陽已經下山,鬱宛親自動手鋪床疊被,這屋子窄,床更窄,她自個兒躺下,新燕和春泥就只能委屈打地鋪了。

 好在海戶給騰出了兩間廂房,另一邊當然是給皇帝準備的。

 鬱宛見他站著不動,無奈道:“讓李公公服侍您梳洗吧?廚下備有熱水。”

 這也是土灶的好處,兩口大鍋,這頭燒菜,那一頭靠著灶裡的餘溫就能將水捂熱,天然又環保。

 她倒是如魚得水,半點看不出嫌棄來,乾隆本來想作弄她,讓她嚐嚐窮鄉僻壤是何滋味,哪知這女子適應良好,他反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