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九菊一派

這個組織叫九局一流。

數字部門都對這個組織十分熟悉,很多人更習慣稱呼他們為九菊一派。

九菊一派是倭國的風水流派之一,這個流派最早能追溯到我國,是隋唐時期華夏風水師的分支,只是後來流傳到倭國後,難免受到了倭國風氣的影響。

風水術在倭國逐漸形成了兩個重要的流派分支,一個是正統的陰陽家,主要研習倭國流傳下來的陰陽術,古時候開始倭國人就經常找陰陽術士為他們祈福。

另一個就是以八瓣菊花為教派象徵的九菊一派。

而九菊一派又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主修奇門遁甲,另一部分則主修星象堪輿,也就是風水術。

再後來修習風水術這一支漸漸改變了初衷,變成了修習風水術的同時更側重修煉異術,層出不窮的弄出些噁心人的招數,行蹤飄忽不定且手段極為毒辣。

現在九菊一派發展得愈加壯大,他們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東亞乃至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個流派雖然是華夏流傳過去的,但後來的弟子大多都是倭國人。

因著倭國人骨子裡自帶掠奪基因,他們總是想著搶別人東西,甚至壞心眼的打算搶不到就毀掉。

好幾次對華夏動手的都是九菊一派的人,比如當年陸家嘴的雙刀託日大廈,建造完以後形成了金刃斷曲水的格局,屬於殺陣,對黃浦江龍脈有極大危害。

不過當時國內的風水師就對此做出了反擊,最後成功把對方壓制了。

在數字部門之前的調查中,秦嶺龍脈被毀也有他們的影子,那個在山中開發度假別墅的老闆,表面上看是個很普通的港城富商,其實背後也有倭國人的影子。

華夏境內還有很多龍脈被毀,幕後黑手都是倭國人。

現在從梁元韶口中審問出九菊一派下個目標,幾人半點不敢耽擱,叩謝了城隍就準備離開,不想衛綿卻被叫住了。

城隍並沒讓其餘人避開,他斟酌了一下用詞,有些遲疑的問道,

“爾剛剛召吾來時燃的那香,是從何而來?”

衛綿眨了眨眼,“師門傳下來的製作方法,我照著做的。”

她真的沒說錯,這確實是正陽宗傳下來的制香手法,但宗門從哪來的衛綿沒打聽過,師父一直這樣做她就這樣學。

“師門傳下來的……”

城隍垂眸思索,好半晌才喃喃道。

之後他什麼也沒再說,如同來時那樣,漸漸消失在幾人面前。

廳堂裡的眾人面面相覷,但還有梁元韶交代的那些事都要抓緊時間做,幾人暫時丟開不想了。

梁元韶和他的父親梁戰是九菊一派在港城埋下的釘子之一,說是之一是因為他們派系內部分工明確等級森嚴。

這些在華夏的人按照負責的工作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前期的探查人員。

這部分人負責尋找華夏境內的龍脈和風水寶地,將地形以及周圍的環境都要上報清楚。

他們也是九菊一派在華夏的先驅部隊,畢竟華夏人多,什麼都找不到只朝普通人下手恐怕要累死。

這些人在現實中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比如梁元韶是港城有名的正派風水師,據他交代,剩餘的幾位在互聯網上也都能找到信息,他們大多是明目張膽的在境內遊走。

有的是有名的旅遊博主,有的是登山愛好者,有的是戶外運動員,有的是山村支教老師……

先驅部隊的人都是這樣,他們甚至可能擁有一個非常光鮮體面的身份,還有可能是網絡紅人,每天活動在大眾視野中。

可他們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九菊一派的先驅部隊。

但先驅部隊並不是只有一個,梁元韶的父親梁戰就是其中一個先驅部隊的頭目,手下有四個人,除了死在小島龍脈旁邊的金銀花和胡旭明外,還有兩人未落網。

在衛綿兩年前找上樑元韶之前,那兩人還曾經和他接觸過。

第二部分的就是動手的人了,這部分人通過先驅部隊給出的地址和風水局現場勘測,制定應對方法以及佈陣。

但梁元韶從未真正接觸過這些人,父親失蹤後他對於這方面的信息半點都收集不到了。

原本應該去小島破壞龍脈的就應該是這部分人,但梁元韶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最後過去的成了金銀花兩人。

他一直都知道這兩人實力也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他們的單人作戰實力也只是比自己差一些。

但想要破壞龍脈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甭管你是多厲害的高手,金銀花兩人動手後第一時間被山體裡衝出的煞氣侵襲,瞬間就失去了意識,整個人被衝入水中喪了性命。

龍脈龍脈,並不是普通人能抗衡的東西,心存妄念想要破壞,怎麼可能不付出代價?

但梁戰當年好歹是這些人中的頭目,梁元韶是他親兒子,有些機密的消息也能通過這種渠道獲得。

所以對於他父親都發現了什麼地方這件事,梁元韶還是比較清楚的。

很快數字部門和衛綿三人再次乘坐私人飛機回到國內,並且直奔此次的目的地——秦嶺。

沒錯,又是秦嶺。

話說當年秦始皇發現秦嶺這條龍脈時,它的兩側還分別有兩條稍弱一些的龍脈,稱為北龍脈和南龍脈。

但秦始皇生怕在這兩條龍脈上也會誕生像他一樣胸懷大志的人,未來會威脅自己和後人的地位,於是費盡心思將這兩條龍脈破壞掉。

他在北龍脈上修建長城,又派人在南龍脈上鑿山開路,一定要保持秦嶺主龍脈的唯一地位。

只可惜這樣費盡心思,秦王朝也在他後人手中很快就被滅了。

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秦嶺這條龍脈在華夏的重要性。

打從當年倭國派人在秦嶺設下風雷七十二釘陣被發現後,這地方多年來就一直在國家的密切監控下。

然而倭國人卻一直對這裡不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