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分之二百七 作品

第367 章 黃牛價,賺錢就應該這麼搞(第2頁)

  但是,這種的對外售價,一枚可是20萬美元,並且,暫時還是有價無市,已經產生了溢價。

  黑市上的現貨價已經提升到了25萬美元一枚。

  李廠長高興的是終於又有產品大賣了,心疼的是,產能不足了。

  就他們這個廠子,不搞其他的,全力生產紅箭導彈,每個月也生產不了多少。

  甚至,他還計劃著,是不是要向上級申請,再給自己多搞幾條生產線?

  正在想入非非的時候,桌子上的電話鈴響了。

  “喂,你好,我是李良。”

  “李廠長你好,我是風雲……”

  “風先生,你好你好,你有什麼事嗎?”

  對待風雲,李良徹底是打心裡服了。

  那一套套的營銷手段,以及培育市場的辦法,無疑都讓李良奉為經典。

  在剛剛離開計劃經濟不久,國內的思想還比較僵化,風雲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一條嶄新的大路。

  原來,經濟還可以這樣玩。

  有矛就有盾,有盾就有矛。

  先升級矛,在升級盾,再升級矛,週而復始,源源不斷。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獲取到大量的資金,有了資金又可以投入到生產研發中,繼續研發出更新的產品。

  同時,更新的產品又再次衝擊著市場,迫使客戶作出新的選擇。

  不掏錢,落後的技術很難對新技術造成傷害。

  掏了錢,源源不斷的新技術,就有了資本,可以更快速的更新迭代……

  誰掌握了科技生產力,誰就擁有了話語權。

  在科技市場,贏者通殺一切,弱者只能被動挨打,這就是現實。

  誰的產品更優秀,誰就能夠獲取到源源不斷的資金,有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就可以繼續推動技術升級,從而再出現更新的產品。

  週而復始,始而復周,一代一代的科技迭代,科技水平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強者恆強,弱者更弱。

  可以說,現在烏鴉農機廠的興旺,風雲就是其中的定海神針。

  “李廠長,是這樣的,現在紅箭系列的導彈在軍火市場上的生意非常火。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減少給市場上的供應量?”風雲說出了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