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佈局未來

    在總部疑惑鬼子的動向,梅津美治郎苦悶獨立支隊的難纏時,張雲也在思考和佈局著未來。



    在八路軍發展史上,1941-1943年是最困難的時候,但在抗戰史上,1941年才是全國老百姓對抗戰勝利最絕望的時候。



    八路軍的困難,源於國民政府和鬼子的默契聯合封鎖,源於鬼子持續的掃蕩和破壞,也源於自然災害。



    (1941年河北水災,造成冀中冀南根據地減產;1942年的旱災、1943年的蝗災,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糧食減產甚至絕收,華北餓死了至少600萬人,流離失所1000餘萬人。但當時國民政府則是貪腐且拒絕承認河南有災,所以1944年民心反噬,在抗戰最後階段,河南人民群起反抗,繳械了數萬國民黨部隊,並直接打死了很多國民黨官兵)



    但1941年全國老百姓對抗戰的絕望,在於國際外援特別是蘇聯援助的斷絕,以及國民政府的連續敗仗,還有抗日隊伍的內耗(皖南事變)。



    諾門坎戰役就是蘇日中關係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諾門坎戰役,是鬼子對蘇聯的試探,而蘇聯也明白這一點。因此,蘇聯堅決調用了大量空軍和炮兵力量,狠狠的揍了鬼子一頓。從1939年5月至9月,消滅了鬼子至少15萬人(一說鬼子傷亡65萬人),擊毀了鬼子近200架飛機,摧毀了鬼子唯一一個戰車師團。



    從此,鬼子患上了恐蘇症,哪怕後來蘇德戰場上蘇軍損失嚴重,鬼子也不敢再次北上,而是選擇了南下路線,準備入侵東南亞,這也為後續太平洋戰場爆發,奠定了基調。



    1941年,蘇聯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壓力巨大,日本得以抽調更多防禦蘇聯的部隊對東北抗聯進行圍剿,以及進入內地開展新的攻勢。日軍的行動一方面導致抗聯在艱難的環境下幾乎全軍覆沒,其殘部不得不退到蘇聯境內,另一方面中原地區也遭到了日軍更多的入侵,蘇聯的援助也在這一年被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