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朱緬再獲皇上重獎(第2頁)

 特別是端王爺,他本身就不想上朝,他也不喜歡上朝,更不關心朝堂上那些事兒,他來就是應景湊付事,每一次他都是壓著早朝時間來,一退朝馬上走,不跟任何人說話,也不跟任何人交往,再加上端王爺的興趣完全不在朝堂這些事上,因此上朝下朝他都是一個人來來往往,既不搭理他人,別人也不跟他搭話。可自從元符元年的五月初起,端王爺發現了件奇事。他每次下朝,在大慶店到皇宮大門這段路的路邊上,都有一個相貌英俊儀表堂堂的青年人,看到他過來就恭恭敬敬地拱手而立,站在路邊向他致敬,有時還向他點頭 作揖。頭兩次,端王爺並沒太在意。但是次數多了,他就覺得這個青年人跟別的官員不一樣。別的官員似乎不屑於搭理自己,甚至大有瞧不起自己的樣子。可這個青年官員,卻對自己的態度這麼好這麼有禮。於是端王爺對這個青年官員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很強的好感。

 這個青年官員正是蔡攸。很巧的是,過了一年,哲宗駕崩,十八歲的端王爺成了皇上。又過一年多,蔡京就坐上了宰相。隨著蔡京地位的上升,蔡攸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一直到了禮部代理尚書。若按正常程序,蔡攸任代理尚書,必須由皇上批准才可。但當時和皇上高度信任蔡京和楊光華,把官員委任權也下放給了蔡楊二人,再加上,徽宗對蔡京和蔡攸父子印象都特別好,因此,當徽宗得知蔡攸被跨越五級由從六品提拔為正三品代理尚書時,並沒有任何不悅,反而很痛快地認可了。並且過了不久,為了清除去代轉正的硬件障礙,徽宗竟然打破北宋的科考制度慣例,特賜蔡攸為進士出身。有人說“好笑啊,進士還能賜予!”

 感覺好笑嗎?可徽宗恰恰就是這樣一個皇上,他想賜予就賜予,只要我願意、我想這樣,什麼規矩什麼制度,統統一邊去!接著,就給蔡攸去代轉正,成為了從二品的禮部尚書。從此,蔡攸跟徽宗的關係,就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雖然還不能與楊光華高球楊震梁世成這些人跟徽宗的關係相比,可蔡攸跟皇上之間似乎有一種朦朦朧朧、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粘性很強的情感紐帶,把他們拉在一起。因此,自從徽宗大張旗鼓的蒐羅奇石珍木等各種珠玉寶貝的時候,蔡攸作為禮部尚書就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楊光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研究,完全弄清了蔡攸發跡的過程和原由,也理解了徽宗對蔡攸的特殊感情之根源。他萌生出一種感覺,蔡攸的地位還會上升,甚至有達到蔡京高度的可能。

 但願如此--楊光華想。

 這天,從蘇杭運來的檜樹和黿山太湖石一到京,徽宗就帶著蔡攸、梁師成和童貫來到朝廷專用大棚式特大型庫房,這個庫房就設在將要籌建的艮嶽地盤上。當然,說籌建艮嶽,也只是由童貫早先帶人在這裡建起了那座假山,並且僅僅是那一座小小的假山,目的也只是為了地勢要比西南方向高起來。但是,從童貫帶人建起假山起,徽宗的心裡就有了一個隱隱約約朦朦朧朧的打算,要在這個地方搞點什麼?後來隨著延福宮的建成啟用,徽宗的思路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必須在這裡建起一個超大型的園林、或者是公園。他已經想好了,名字就叫艮嶽,而艮嶽裡邊最高的人工假山,就叫萬歲山。現在運來的這些奇石珍木,就都存放在特設的特大型大棚式庫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