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心油條 作品

第143章 古書和金粒,我也得慫(5k)

我就是你們的天敵正文卷第143章古書和金粒,我也得慫張老西畢竟幹了這麼多年,很多事情,本地的烈陽部成員,都未必有他熟。

 起碼張老西知道想要問什麼東西的時候找誰,找到的人,人家不知道,也能繼續給找別人。

 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張老西就給溫言電話,然後出院當天,就開著他那輛皮卡,載著溫言一路來到周邊的一個村子裡。

 這裡山清水秀,村子依河而建,那只有幾米寬的小河裡,竟然還能看到游魚。

 他們到的時候,村口的大榕樹下,已經坐著好幾個老人,張老西上去用本地話跟對方一番客套,很快就步入了正題。

 這裡的一位剛九十歲的老人,就是幾十年前參與建設和規劃的老工人。

 老人家訴說著曾經的事情,溫言就在旁邊靜靜的聽著。

 最初的時候,德城還只是圩州下面的一個小鎮子,緊挨著西江河,所有的人,都是靠著西江討生活的。

 當初能發展起來,也是因為這裡算是交通要道,而且這裡江水平緩,本來就有現成的江邊碼頭。

 幾十年前,堤壩可沒有現在這麼高,上游連續幾天暴雨,下游就得通知,注意防汛。

 那時候,公路網還沒這麼發達,這裡算是周邊貨物的集散地,那時候,很多東西,從江上運輸,可比陸地運輸性價比高多了,而且量還大。

 開始的時候,是為了治水,這裡人流量就慢慢大了起來。

 除了在水上討生活的人之外,周邊聚集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漸漸就發展了起來。

 人多了,這建築自然是不斷擴張,城區向南就是西江,只能向北擴張。

 然後那時候,擴張著的時候,很多老舊的建築,能拆的就都拆了,比較重要的,要麼留在原地,要麼就拆走了之後,原樣在別的地方重建。

 德城有一個孔廟,就是因為一直保存完好,有人修繕,當初就給留下了,到現在還在。

 但還有更多,年久失修,已經成廢墟的老建築,就都給拆了。

 其中就包括原本在那座石牌坊後面的建築。

 據這位老人所說,幾十年前的時候,石牌坊後面還有一片斷壁殘垣,值錢的東西,早就不見了,大梁都不知道去哪了,那種老木頭放到現在,恐怕會很值錢。

 當時規劃的時候,其實是要連那座石牌坊一起拆走的。

 可當時有個在當年就九十多歲的老人來了,據說還是上個世紀的秀才,他說這牌坊,是鎮江牌坊,龍母娘娘所賜,保佑本地不受水患。

 老人家通情達理,覺得這是朝廷規劃,也是利國利民發展的好事,搬走是得搬走,但這份罪孽,不能讓那些辛苦工作的工人來承擔。

 所以,你們都閃開,老人家一頭撞死在上面,填了這份罪孽,你們再拆走。

 明明是來阻攔的,可是這話一開口,還真的要一頭撞死在上面的架勢,誰還敢啊。

 誰今天敢讓那九十多歲,在當地地位還極高的老壽星出事,當天就會被當地暴怒的族人給活活打死。

 再加上,這話一說,哪個人敢去碰那石牌坊一下。

 在這邊,若是被認為壞人一家的風水,那都可能是死仇,要是壞了一城風水,只能說,晚上別睡太死。

 引發兩村械鬥,那都是標準結局。

 而幾十年前的時候,這裡的人,那可是武德極其充沛,兩村械鬥,拉出來足夠打一場局部戰爭的裝備,那可是真有先例的。

 為了一座石牌坊,不至於。

 最後還是上面來了個領導,讓規劃局的人稍稍改了改規劃,就讓那座石牌坊,剛好在十字路口,結果就是完全不用動,一直在原地,也不影響什麼。

 然後就到了今天,曾經的荒地,已經變成了城區的中心。

 這位九十歲的老人家,非常篤信他年輕時聽到的那些話,到現在還在感謝當年那位出面阻攔他們的老秀才。

 他當時嚇壞了,趁著夜晚,悄悄來石牌坊前叩頭,說以後肯定年年去龍母廟,年年請人來打掃清理。

 然後老人家就記到現在,還記得當年的承諾。

 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回村裡養老,兒子七十歲,都先一步走了,孫子輩的,覺得老人家迷信,壓根不想管年年去打掃的事情。

 這不,聽說了有人打聽,就趕緊把人叫來,要親眼看一看,最重要的,是想請個心誠的人,續上這份連續了幾十年的清掃。

 溫言聽了這話,就連連保證。

 “您老放心,以後保證年年都有人清掃。”

 “心不誠的人唔掂。”老人家很執拗,伸出一隻手,抓住溫言的手。

 溫言微微一怔,感受著對方冰涼的手,重重點了點頭。

 “我親自來做,直到找到了我覺得更合適的人接手,您覺得行不行?”

 溫言默默激發烈陽,柔和的陽氣,在他身上綻放。

 老人渾濁的眼睛,感受到那溫和的陽氣,看到了溫言身上的光輝,也看到了溫言手背上那道解厄水官籙,他有些意外的看著溫言,咧著嘴連連點頭。

 “你等著。”

 老人拄著柺杖,也不讓人扶,自己慢吞吞的回到家裡,拿著一個紅布包裹著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