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36章 姊妹反目



                要說孫和是傻子,那肯定是不對的。

    尤其是在讀書和機變方面,頗有可稱之處。

    他的缺陷就在於,對朝堂之爭和宮廷之爭的殘酷性嚴重認識不足。

    或者說,他到現在,都還沒有適應自己的太子身份,以及潘夫人入宮導致他母親失寵的局面。

    以前孫登在時,孫和子憑母貴,寵冠諸子,所受賞賜每次都遠超其他皇子。

    就連太子孫登,都數次流露出把位置讓給他的意向,可想而知孫和早些年在宮裡的地位。

    接替孫登成為太子,地位的水漲船高,未免讓孫和有些膨脹,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

    我不是太子時,都如此尊寵,成為了太子,誰還能比我更尊寵?

    從小就受到寵溺,所以這是他接替孫登成為太子的重要因素。

    但也正是因為被寵溺太過,或者說被保護得太過,導致孫和在政治鬥爭方面太過幼稚。

    本來這也沒有什麼。

    畢竟太子終究是儲君,自有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人輔佐教導。

    只要教好了,太子自然慢慢也會成長。

    但巧合的是,而本來輔佐太子的太子太傅闞澤,太子少傅薛綜,齊齊在去年去世,比丞相顧雍還早幾個月。

    這兩位師傅一去,教導太子的人,就剩下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這些儒生。

    要說研究經書,教育學問,他們肯定是沒問題。

    但想要讓他們教太子如何宮鬥奪權爭寵,就未免太過為難人了。

    除了他們,能時常跟在太子身邊的人,基本就是一些二代三代。

    其中還有不少人是欲私邀以取榮,巴不得在太子面前天天懟魯王,以表自己的忠心。

    就連見識好一些的,如顧譚,都是保太子驅魯王的激進分子,不把魯王趕到出建業誓不罷休。

    更遑論其他人,哪裡知道提醒太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至於如陸遜、吾粲等人這些支持太子的朝中重臣,又不可能天天跟在太子屁股後面,提醒他需要注意什麼。

    種種因素疊加到一起,再加對手的陰狠強大,直擊太子命門,逼得王夫人驚懼憂慮而亡。

    孫和被孫權斥責,又被斷絕了與百官的往來,接著自己母親被逼死,這才如夢初醒:

    自己的地位,並不像自己想像中那般穩固。

    失去了羽翼,又突然失去了母親,孫和在宮裡,一下子孤立無援。

    從小就被寵溺,從未經歷過一點挫折,極其缺乏歷練的孫和,失去了孫權的寵信,缺點開始被無限放大。

    以往的聰慧和見識,在此時全不見了蹤影。

    面對政治的狂風驟雨,孫和變得慌亂而驚懼,毫無主意。

    甚至變得有些神經質起來,時時疑神疑鬼,擔憂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廢。

    太子與魯王同等受罰,孫和如遇天塌,但對魯王來說,卻是天降喜訊。

    對於魯王一黨來說,陛下的詔令,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在陛下心裡,魯王其實仍是與太子並列?

    不!

    這是暗示他們繼續攻訐太子。

    太子居於宮中,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一舉一動,都隨時可能驚動到陛下。

    陛下詔令一下,肯定是沒有辦法與外面的百官聯繫了。

    但魯王不一樣啊。

    感謝太子一黨孜孜不倦的進諫,逼得魯王不得不從宮裡搬出來,居於魯王府。

    魯王的行動,可就比太子自由方便多了。

    明裡不能往來,但暗裡可就說不定了。

    至於這一次祭祀事件主要推手全公主,做夢都沒能想到:

    自己這麼一個舉動,居然就能把王夫人這個數十年的死敵生生逼死了。

    而且還是在短短的十數日內。

    自覺終於為母親出了一口惡氣全公主,大是振奮,決定一鼓作氣,把太子掀下臺來。

    “吳郡四氏,乃江東世家之領袖,如今張家子弟不再入仕,唯餘陸、顧、朱三家。”

    全公主跟自己的阿郎全琮掰著手指算道:

    “而陸遜被陛下在朝堂上當眾斥責,如今臥病在家。”

    “顧雍已亡,二子原本觸怒陛下,已失陛下之心,又兼支持太子,說不得會被陛下遷怒,故而已不足為慮。”

    作為挑起此事的主謀,全公主遠比別人知道孫權此時的想法。

    王夫人都死了,請太子去府上休息的張休,能安然無恙?

    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