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02章 破外圍(第2頁)

說著,陸遜又環視眾人:

“還有誰有建議麼?”

有人提了一嘴:

“上大將軍,樊城可不好攻打啊!”

陸遜繼續點頭:

“沒錯。魏賊對樊城的看重,不下於襄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又轉過身,指了指襄陽,說道:

“襄陽三面環水,南邊有山,正好可以發揮出大吳舟師之利。”

然後再回身指了指樊城:

“但若是想要攻取樊城,恐怕有些困難,畢竟我們如今可沒有關羽當年的好運。”

關羽攻打襄樊時,正值漢水暴漲,平地水高數丈。

水位最高的時候,樊城城牆都不知塌了多少,就算是沒有塌的,也距水位不過一兩丈。

陸遜相信,若是當年換成是自己,領著大吳的精銳水軍,定能趁勢攻下樊城。

而如今,沒有山洪的幫忙,只能靠步卒上岸攻打樊城,難啊!

陸遜說到這裡,胸有成竹地說道:

“世人皆以為,欲取襄陽,必先取樊城,這個話,其實也沒有說錯。”

“但這是對於從由北向南,攻打荊州的北軍來說的。”

陸遜再次指向樊城的方向,“當然,如果想要像關羽那般,想要由南向北,從荊州進逼中原,同樣也避不開樊城。”

“但我們不一樣。”陸遜說著,提高了聲線,似乎在提醒吳軍諸將:

“我們這一次過來,只想要襄陽,沒想著渡過漢水北上,拿下宛城,進軍中原。”

“所以樊城,並不是非拿下不可。”

在陸遜看來,關羽就是胃口太大,想要以數萬兵力,一舉拿下樊城襄陽,乃至宛城,這才導致兵力不足用。

若不是他非要拿下樊城,以至把重兵投入在圍攻樊城上,卻以為後方的襄陽是囊中之物,耽誤了攻取襄陽的最好時機。

說不定最後漢國還真能據襄陽與魏賊隔著漢水相峙。

此時世人對樊城與襄陽之間的唇齒相依關係,遠遠達不到經歷過宋元襄陽之戰後的那種深刻理解。

畢竟秦漢都算得上是大一統,沒有經歷過南北對峙,更不知道宋元襄陽之戰,所以沒有經驗,可以理解。

若不然,曹丕也不會有棄襄陽卻又想要保樊城的舉措。

雖然此時的世人,對樊城與襄陽之間的聯繫有所重視。

但時代的侷限性,註定了他們沒有把襄樊看作是完全一體——就連陸遜,也不能超越時代。

事實上,陸遜能意識到依託襄陽和漢水構築防線,能更好地屏護荊州,已經算得上是極為敏銳了。

聽到陸遜的話,諸將終於明白過來:

“上大將軍,我們不打樊城?”

陸遜搖頭:

“不打,我這一次,只要襄陽。”

而且也打不下來。

就算是能打下來,只怕自己也要落得跟關羽一個下場。

分兵而力弱,最終還是要把到手的樊城送回去。

陸遜看向孫倫:

“孫將軍,我此次不打樊城,但也要讓樊城乃至漢水之北的魏賊,不得連通襄陽。”

“你可否替我巡視北岸,不讓賊人有一舟一人渡過漢水?”

陸遜先是都督荊州,然後又鎮守武昌,負責西邊之事。

自然對荊州北部的魏賊兵力多有了解。

當年兵力最多時,從襄陽到宛城一帶,基本也就是十萬人馬。

但這幾年來,荊州的兵力被抽調了一部分,只剩下七八萬人。

此時這七八萬人,被自己設謀調動,兵力一分再分。

漢水之北,魏賊現在的布兵重地應當是草橋關,當在兩到三萬人——馮明文的名頭,就值一萬。

而在漢水之南,魏賊的重兵現在正守著柤中,有一萬多乃至兩萬。

這兩個地方,就佔了過半。

剩下的襄陽和樊城,就算是平分,滿打滿算也不過是一萬五餘的守軍。

如果再加上宛城也需要少量兵力的話,襄陽守軍只怕會更少。

本就勢衰的魏軍,此時一再分兵,乃是兵家大忌。

以三倍有餘的兵力圍襄陽孤城,又有舟師以據地利,可謂優勢在我。

聽到陸遜這麼一分析,諸將皆是恍然,臉上現出興奮之色。

那豈不是說,這一回出兵,當真有可能拿下襄陽?

“上大將軍高見!”

到了這個時候,諸將哪還不明白,上大將軍這怕是早就已經定下了決策。

但見孫倫抱拳行禮,大聲應道:

“末將領命!”

唯有朱異,看到自己的建議被否決,心有不甘,再次出聲道:

“上大將軍,襄樊的魏賊,亦有水軍,如今不過是看到我們大軍強盛,故而龜縮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