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59章 知一點情(第3頁)

  見到石包的笑容,再想起前幾日此人在大街上,亦是對自己這般笑。

  馮太公心裡不由地就是發寒,只聽得他顫聲道:

  “石將軍果真欲行株連之事乎?”

  石包仍是笑而不語。

  “石將軍,我馮氏一族,與你近來無怨,往日無仇,你為何竟是連一絲活路都不願意給吾等?”

  馮太公看到石包仍是神色未變,眼中不由地露出絕望之色:

  “石將軍如此行事,難道就不怕將來被人攻訐?”

  天子未曾下令,臣子就私自行株連之事。

  此等行為,將來說不得就會成了僭越之事。

  聽到這個話,石包終於開了口:

  “馮公言重了,大漢向來重律法,株連之事,吾豈敢私自行之?”

  重法依法,乃是丞留下來的規矩,石包豈會不知道這一點?

  “馮公莫不是忘了,我曾經說過,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輕易冤枉一個好人。”

  但見他悠悠地說道:“馮氏一族,有多少人牽連其中,那得看最後清查的結果。”

  “所以啊,”石包湊近了馮太公,緩緩地說道,“馮公你最好回憶一下,想想馮氏究竟有沒有忠於漢室的人。”

  “也免得你們馮氏一族,就此徹底沒落,再無起來的機會,對吧?”

  馮太公渾身顫抖著,張了張嘴,終於再也說不出話來。

  馮太公府內被掘地三尺。

  府外,則早已是流言滿天飛。

  不少人家皆是惶惶不安。

  聽說,那天當眾揭發馮氏的不知名熱心百姓,最終得到了官府的獎勵。

  聽說,還是聽說,因為此人不想暴露自己,所以把獎勵的田地折算成錢糧,竟然也被允許了。

  不少人都在打聽這位不知名熱心百姓——特別是那些與馮氏往日有聯繫的——可惜官府守口如瓶,竟是隻字不提此人的名字。

  如果說,石包在長子城當眾的宣言,可喻“城門立木”。

  那麼某不知名熱心百姓之事,則算得上“徙木立信”。

  一時間,此事被炒得沸沸揚揚。

  那些豪族,這些日子以來,如芒在背。

  因為有不少目光,總是或在明裡,或在意裡,有意無意地打量著他們。

  “怎麼辦?再這樣下去,怕是那扒皮惡狗還沒找上門,我們自己族中的人就首先受不住了。”

  某個大院子裡,有人滿面焦慮。

  “再等等吧?”有人遲疑地說道,“現在誰也不知道,那惡狗的胃口有多大……”

  話未說完,就有人搶道,“還等?那惡狗都把馮太公府上都抄了!他的胃口有多大,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也有人不耐煩地回答:“不等?不等你有什麼辦法?就算看出來又如何?”

  難道還想要舉兵造反?

  沒看到連魏國的那些賊兵賊將,看到漢軍過來,直接就跑了?

  更有人嘆息:

  漢國……什麼時候,已經變成了這副讓人看不懂的模樣?

  在此之前數百年以降,不管姓曹還是姓劉,稱魏還是稱漢,世卿世祿也好,察舉徵僻也罷。

  誰想要當天子,不都得從大姓裡選賢才以輔左治國?

  若不然,難道要靠那些泥腿子嗎?

  更始帝劉玄是個什麼下場,劉禪就不能好好看看,吸取教訓?

  特別是後漢兩百餘年以來,官府想要穩定地方,不都得依靠他們這些鄉賢?

  像現在扒皮惡狗的做法,簡直就是比更始帝時還惡劣!

  賤民就是賤民,毫無見識,不知何為治民。

  有人在角落裡怯怯地低聲說了一句:

  “那日石將軍好像說過,只要主動前去投桉,可酌情減罪?”

  聲音很低,但卻是讓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

  良久之後,有人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

  “吾等又沒附逆,投什麼桉?這不是自投羅網麼?”

  “說不準?看看馮家,馮太公當時也沒在明面上助逆,是另一支族人乾的,現在能逃得掉麼?”

  “知情不報,好像是與附逆同罪吧?”

  “知,知情?我們肯定不能知情啊!”

  “你這不是把石扒皮當傻子了?”

  “那,那就知一點?”

  “對,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