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77章 打草摟兔子(第2頁)

“這就不是你所要擔心的,你只管收就是。”

馮大司馬擺了擺手,“就怕你收不上來。”

說完這句話,他似是想起了什麼,難得多解釋了一句:

“莫說是南郡以南,就算是整個荊州,甚至再加上江東,我也能吃得下。”

秦博一聽,暗自咋舌,心裡對大司馬的能力再提高了一個等級,只覺得當真是深不可測。

而馮大司馬則是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秦博。

就連經常與大漢打交道的秦博,現在看來,都對大漢的紡織業,缺少相當的想象力。

而江東那邊,估計就想象不出來。

至於許昌那邊,恐怕就更無法想象了。

若不然,也不至於一個堂堂丞相長史投奔過去,除了一開始被拿來宣揚之外,後面竟是再無太多的消息。

曹大將軍一如歷史上的那般,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沒有絲毫變化。

如此也好,越是這般,他們越是想象不出來,將來要面對的,是如何龐大的一隻怪物。

天下產馬之地主要有三,涼、並、幽。

而大漢在取得一個涼州之後,為什麼就已經能組建起比魏國更加強大的騎軍?

那可都是用海量資源砸出來的。

這些資源從哪來?

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對世家大族開刀,同時利用一切手段瘋狂虹吸各方的資源。

這個各方,不僅僅是魏吳兩國。

還有域外。

比如說,花小五的馬隊,就一直往南翻越哀勞山,取得打磨望遠鏡用的水玉,以及林邑稻種。

北方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草原上的馬賊,都是先搶羊毛再搶其它——羊毛比牛羊還值錢,而且方便跑路。

最主要的,是不傷及羊群,是個可持續發展的無本生意。

至於西邊,在張家重新打通西域以後,後世舉世聞然的絲綢之路,商隊往來就更是源源不斷。

絲綢、紅糖、茶葉等,是這條路上最受歡迎的拳頭產品。

一塊紅糖磚,在西域可以換半塊同等體積的黃金。

如果再搭配上蜂蜜和茶磚一起賣的話,那就是翻倍。

馮家小妾的小舅子(李同)雖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把養蜂技術加以創新。

但產量終究還是遠遠不夠,能滿足大漢京城頂尖權貴的日用就算是了不起了。

所以大漢的蜂蜜運往西域,被某些不良商隊用精美青瓷密封好,再在青瓷外面裹上漂亮的絲綢。

然後配合強漢數百年來在西域深入骨髓的優勢文化,大肆對蜂蜜加以宣傳銷售,美其名曰仙露水。

西域諸國國主、酋長趨之若鶩,有時甚至比絲綢還受歡迎。

至於紅糖,別看荊州年年向大漢交付大批粗糖,但紅糖這種戰略物資,無論怎麼樣生產,那都是遠遠不夠的。

軍用尚且不足,更別說民用。

草原上最受歡迎的,則莫過於茶葉和烈酒。

為了幾塊茶磚,一罈烈酒,有些草原上的套馬漢子,甚至可以把家裡的妻女一起打包賣了。

所以茶葉流入西域的,亦是稀少。

這麼看下來,大漢運往西域的商品,供應量最多的,反而是絲綢類。

只是絲綢錦緞這種東西吧,不但西域要,東邊的魏吳兩國也要,南中的頭人族長,北方草原的族長部帥,全天下誰不搶著要?

更別說大漢自己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綢緞。

雖然馮大司馬十幾前年就開始搞兩季蠶,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三季乃至四季都已經出現。

但蠶絲仍然是極為短缺。

準確地說,大漢的紡織業一直都是處於原材料緊缺的狀態——無論是蠶絲還是羊毛。

所以涼州養馬場的外來優秀馬種,大部分就是用這些緊俏東西從西域換回來的。

反正在馮大司馬看來,除非是發生工業革命,讓大漢的生產力發生質的飛躍。

否則的話,這輩子怕是看不到這些東西有滯銷的一天。

不過以興漢會為代表的新貴勢力,卻已經隱隱有了工業革命後某些階級的嘴臉。

比如說,開始有意識地尋求更廉價的原材料產地。

馮某人作為大漢的大司馬,為國家計而謀荊州是為公。

而作為興漢會龍頭老大,想辦法把別國的荊州變成原材料產地,順手而為之,公私兩便的事情,那不是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