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71章 乞骸骨


“大司馬對裴文行倒是沒有動怒,反是說裴文行素來有進言莊正之名,棄惡投明,品性不改,殊為可貴。”

“他承認推行新政的過程,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是難以避免。而裴文行所提出的弊端,猶為明顯。”

“不過不能因小疵而否玉璧,朝廷可多派遣使者巡察,以匡糾偏差。”

皇后聞之,頷首贊同道:

“大司馬堅守原則而不失分寸,聞惡言而不怒,頗有胸襟雅量。”

誰料到阿斗聽到這個話,卻是忍不住地笑出聲來:

“胸襟雅量,那是對自己人說的。馮明文的名號你還不知道?心狠手辣小文和,上黨豪族鬧出這麼大的事,他定是要下死手的。”

“嗯?”皇后一怔,“莫不成馮大司馬還有後手?”

“那可不?”阿斗臉上頗古怪之色,“他藉由裴潛提出的問題,乾脆來了個釜底抽薪,建議彷前漢陵邑制度,在長安北邊建通邑,以通九原。”

“通邑?”

皇后有些不明所以。

但前漢的陵邑太過有名,她又隱隱有所猜測。

“正是,通邑。”阿斗點頭,“今關中雖已光復,但常年戰亂,民生凋弊,百姓十室九空。”

“關中雖與九原有秦直道相通,但終是民力貧乏,難以為繼。”

“故而不若在長安北邊,設城邑,遷關東世家豪族以實之,以通九原,故稱通邑。”

“如此,一來可以鞏固北疆,二來可以增強關中民力,三來可以削弱關東世家,避免他們在州郡地方為禍,四來嘛,這通邑將來還可以作大漢的陵邑。”

饒是以皇后之慧,聽到這一策,都忍不住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果說,推行新政是在掘世家豪族的根基,那麼,這通邑之策,根本就是拿刀放盡他們的血,剮盡他們的肉啊!

但皇后又不得不承認,站在皇家及鞏固大漢根本的角度,這一策,確實讓她心動不已。

“妾收回方才的話,這馮明文誠如陛下所言,一如以往,從未有變,委實是心狠手辣小文和!”

怪不得石包這等酷吏能在他的門下如魚得水。

皇后話猶未盡,在她看來,馮明文表面看起來是讚賞了裴文行幾句,實則是轉手就掄起大棒敲了對方一個悶棍啊。

你裴文行不是想要為民請命嗎?

不是想要給上黨豪族說情嗎?

好,那我乾脆當著你的面把他們亂棍打死!

殺人還要誅心!

偏偏馮明文還是站在國家大義上來提出此策,讓人駁無可駁。

與儘快鞏固和加強大漢的基本盤相比,那些心懷不軌,或者可能心懷不軌的關東豪族算得了什麼?

後漢之沒,那些關東世家豪族,有一個算一個,全誅之可能有偶爾錯殺。

但隔一家夷一家肯定有漏網之魚。

“是啊,大司馬說了,關東世家豪族,多附逆賊,此舉正是讓他們戴罪立功,以證己心。”

阿斗有些感嘆,“大司馬的言辭,還是一如既往的讓人無可反駁。”

要不說巧言令色呢?

張皇后亦是有些神往之色,此等風采絕倫的人物,幸虧是漢臣,而且還是天子連襟。

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越發明朗,待大漢正式兵出關東之時,就是決定天下命運的時候。

到那時,關東世家豪族就算是再不情願,但在大漢鐵蹄兵鋒之下,他們只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選擇與偽魏共亡,一個是西遷入關中。

與偽魏共亡,就算不亡族,相信以大司馬的手段,基本也可以讓他們與亡族差不了多少。

而西遷入關中,多少還存了一線希望。

畢竟在大漢科考制度下,只要他們的子弟足夠爭氣,說不定還能在關中重新立足。

如何選擇,這還用想嗎?

因為根本無從選擇。

張皇后已經可以遙想大漢平定關東後的盛況。

“雖說此舉可能讓有些關東世家下定決心要困獸猶鬥,加大平定天下的難度,但只要大漢將士能一戰成功。”

“那麼大司馬此策,至少可為大漢奠定百年安寧之基。”

張皇后不由地感嘆,“大司馬,非常人,行非常之事,真英雄也!”

大漢將士能剪除偽魏,平定關東嗎?

至少皇后是不會懷疑的,甚至堅信不疑。

只是想起這等人物,日後可能會成為大漢權臣,張皇后又有些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