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01章 兵臨城下(第2頁)

“上大將軍?”

陸遜的突然出現,讓步騭有些意外:

“你怎麼來了?陛下……”

陸遜豎起一隻手臂,示意步騭不要說下去:

“到裡面再說。”

當下領頭,向著帥帳而去。

看著陸遜的這個模樣,步騭眉頭微不可見地一皺,然後跟隨其後。

兩人來到帳內,陸遜轉過身來,對著緊隨其後的步騭,神情嚴肅地問道:

“步將軍,前些日子我只讓你退兵至編縣(即魏吳荊州邊境)待命,你怎麼直接退到了當陽?”

陸遜在名義上,有領章豫以西諸事的權利。

但實際上,孫權為了保證荊州權利的穩定,防止陸遜權利獨大,在人事安排上煞費苦心。

他讓步騭獨領一軍,駐守西陵(即宜昌市,離夷陵不遠),同時防備季漢與魏國,並且直接聽命於他,並不受陸遜的節制。

陸遜乃是江東大族的代表,而步騭則是出自淮泗集團。

正如早年的季漢一樣,外來的元老派、荊州派,與更早入蜀的東州派,以及蜀地派,為了自己派系的利益,都曾抱團明爭暗鬥,爭奪話語權。

就算是現在,新納入的關東世家面對雍涼豪族漸漸崛起之勢,都不惜放下身段,欲在季漢謀求一席之地。

而在吳國,江東本土集團與淮泗南下集團,作為孫吳政權中最重要的兩大勢力。

自然也不可能大公無私,放下成見與私心,共同努力建設美好大吳。

為了避免陸遜與步騭將相不和,孫權又把性格寬厚的諸葛瑾放在荊州。

諸葛瑾與陸遜交好,同時早年又曾與步騭交遊,遊歷吳中各地。

可以說,這些年來,正是因為諸葛瑾在陸遜與步騭之間協調,所以兩者一直能和平相處。

如今諸葛瑾突然病亡,陸遜在軍情緊急,步騭又不聽自己軍令的情況下,說話間難免口氣不善。

步騭的官職地位雖不及陸遜,但資歷卻是要比陸遜要老得多,此時自然也不可能就此示弱:

“上大將軍,非是我不願意聽從上大將軍之令,而是陛下後面又加急派人送來消息,道及太子薨歿之事。”

步騭緊緊地盯著陸遜,“陛下給我的信中,言及吳國後方空虛,故而已經領兵退回建業,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如今大將軍(即諸葛瑾)驟逝,荊州人心動盪,吾此舉,亦是為了以防萬一。”

陸遜卻是不聽步騭的解釋,只是問道:

“陛下可曾下旨讓步將軍退兵?”

步騭默然不答。

孫權自然沒有明旨讓步騭退兵,但跟隨孫權這麼多年來,步騭又豈會不知道陛下的擔憂?

“既然陛下沒有讓步將軍退兵,那麼步將軍就仍要聽命於我。”

陸遜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我可以告訴步將軍,荊州沒有萬一!我現在要步將軍按原計劃,立刻返軍北上。”

步騭繼續默然不語。

陸遜見此,深吸了一口氣,放緩了語氣說道:

“步將軍,此次大吳舉國之兵北上,其耗費不可勝數,有不少物資還是從漢國借來的。”

“若是此次無功而返,則大吳與大敗而歸無異,至少數年之內無力再動兵刀。”

“如今漢國威勢日盛,魏賊又分都而治,強者越強,弱者益弱,三國鼎立之勢,還能維繫多久,尚未可知。”

“依今天下之勢,最好是聯魏而抗漢,讓漢國與魏賊拼個你死我活;其下是聯漢滅魏,盡力吞魏土而壯我大吳。”

“然則大吳與漢國的接壤之處,唯有永安,其地勢之險,雖百萬大軍亦難逆流而攻之。”

“而且現在魏賊自身難保,若大吳與漢國交惡,大吳則會失去諸多援助,難以從魏賊處補回。”

“故現在只能取其下,繼續聯漢滅魏。”陸遜一口氣說了這麼多,這才緩了一口氣,“襄陽,是荊州之屏障。”

“魏滅之後,大吳面對漢國,若無襄陽,則無以守荊州,步將軍,此乃國運之戰啊!”

把話說到這裡,陸遜已經算是推心置腹了。

步騭終於不再沉默:

“上大將軍所言,吾知矣,既如此,那我就按上大將軍所言,繼續返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