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63章 糧食(第3頁)

  荊州世家現在最大的要求是什麼?

  紅糖。

  由粗糖換來的紅糖份額。

  由甘蔗製作的粗糖換來的紅糖份額。

  還有從蜀地轉運過來的各類物資。

  糧價再高,也不可能比蜀地傳過來的各種好東西價格高。

  再說了,再高的糧價,賣出去,換回來的也是大鐵錢——誰喜歡一年不如一年的大鐵錢?

  還不如向季漢換票子換物資來得實惠。

  物資,特別蜀漢的物資,才是荊州的硬通貨。

  所以就算是諸葛瑾是大將軍,他也不敢阻止荊州的父老鄉親買賣蜀地的物資。

  若不然,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到時候這家少交一點錢,那家少納一點糧,荊州的軍吏,吃什麼?穿什麼?

  單靠那些屯田,能撐得起來?

  再說了,擁有屯田的那些軍頭,會不會從背後捅一刀都說不準。

  想到這裡,諸葛瑾不由地有些為難地說道:

  “上大將軍,荊州各家,就算是再有心為國出力,也難以拿出這麼多糧食啊。”

  陸遜本就是世家子,他又何嘗不知道大家族的德性?

  只是他自己就是江東世家的代表,哪有什麼立場去說別人?

  “我亦知子瑜的難處,只是盡力而為,能讓他們出多少,便出多少吧。”

  諸葛瑾這才點了點頭,算是應了下來。

  事態緊急,諸葛瑾也不敢在武昌多留,在知道暫時得不到朝廷的消息後,他又連忙迴轉南陽。

  現在才剛剛入夏,大部分的百姓家中,可能還有一些底糧。

  勉強還能活下去。

  但江南不比中原和蜀地。

  收不上多少夏糧,收成主要是看秋糧——能正兒八經收夏糧的荊州北部,還是屬於魏國。

  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天下大旱,偏偏吳國受傷最嚴重的原因。

  眼下這情況,秋糧就是減一半都算是好的。

  真要缺一半糧食,可不僅僅是糧價漲一倍那麼簡單,而是會漲到餓死一半人為止。

  諸葛瑾回到荊州,連忙召來各個大家族的話事人:

  “諸君,今年荊州糧食欠收,已成事實。荊州能不能撐過這一關,還需要仰仗諸君。”

  諸人面面相覷,卻是沒有立刻說話。

  諸葛瑾一看,心裡就是一沉。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我的面子,已經這麼不好使了?

  看到一向弘雅的諸葛子瑜面色不愉,終於有人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

  “難道大將軍尚未不知耶?”

  “知什麼?”

  “校事府早已知會吾等,讓吾等出錢,向永安那邊買糧,這個時候,說不得糧食已經從永安出發了。”

  諸葛瑾一聽,頓時就是大驚:

  “這是何時的事?吾怎麼不知曉?”

  “三個月前,吾等就與校事府約好了。大將軍一向不沾惹西邊的事情,吾等自然不敢跟大將軍說起。”

  事實上,校事府為了獨佔功勞,確實曾讓荊州各家不得輕易向諸葛瑾等人提起。

  再說了,昔日季漢丞相諸葛亮在世時,諸葛瑾為了避嫌,往來書信要麼是談起國家公事,要麼是談家中私事。

  至於有家族派出商隊前去漢國,想要在他這裡獲得方便,那卻是想也別想。

  早些年校事府做事太過火,上大將軍等人紛紛上奏陛下,言校事府之過。

  唯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卻是一聲不吭,很明顯是不想與校事府起了衝突。

  現在這個事情,可是由校事府主導,

  大將軍就算是真知道了,又能怎麼樣?

  難道還會一反常態摻和到裡面?

  所以這說與不說,沒有任何區別。

  果然,聽到是與校事府有關,諸葛瑾便不再多言。

  只是問了一句:

  “蜀地,果真有糧救濟荊州耶?”

  諸人笑曰:

  “大將軍何須擔心?吾等早已派人去查驗過了。不說別的,單是那江州,聽說一年裡就可以種兩季稻穀。”

  “如今他們的水稻,已然結穗,再過一個多月,就可收割了。”

  諸葛瑾聞言,面有駭然之色:

  “一年種兩季稻穀?這漢國的耕種之術,竟是如此了得?”

  真要如此,那蜀地南邊的稻穀產量,豈不是說能翻一倍?

  “傳聞江州太守張伯岐(即張嶷),以前是馮都護部下,牧守江州時,得馮都護所授良種,也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