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61章 推波助瀾


  事實上,孫權“滿朝文武,不如一校事”的感嘆,未免有些過於武斷。

  吳國的大臣,未必沒有人想過向蜀國借糧渡過難關。

  只是吳國與季漢之間的交易,從官方方面來說,是由校事府主導,而民間方面,則是由荊州世家佔主導。

  偏偏在建業的朝堂上,這兩者都有些尷尬。

  校事府自不必說。

  荊州出身的重臣,也不是說沒有。

  比如說潘浚,又比如說諸葛瑾。

  可是就算潘浚在世時,他與諸葛瑾也都是一直領兵在外,少有回到建業。

  再加上大漢丞相諸葛亮的緣故,諸葛瑾一直很注意避嫌。

  畢竟吳國襲取荊州,可不算什麼光彩的事,偏偏季漢上層,又有不少荊州人士。

  就算是漢吳聯盟,但這些有家不能回的荊州派,對吳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心態,那還真不好說。

  所以諸葛瑾以大將軍、左都護的身份坐守荊州,看似風光,實則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小心行事。

  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瑾在季漢的影響力,以及對季漢內部消息的打探,還真不如校事府方便。

  而且就算是諸葛瑾能打探到季漢的實際糧價,他也同樣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從季漢尋得門路買到糧食。

  在這個事情上,註定是掌握著與季漢物資交流渠道的校事府佔了上風。

  呂壹春風得意地從宮裡出來,並沒有回到校事府。

  而是拐了一個彎,來到驛館旁邊的一家小院裡。

  小院裡的人看到呂壹的模樣,似是早有所料,笑道:

  “呂中書此番,可謂如意耶?”

  呂壹聞得對方此言,連忙行禮道謝:

  “壹豈是為己之如意?不過是想為陛下分憂耳。故此番前來,乃是謝過先生的及時指點。”

  馬田笑而不語,但見從小火爐上提茶壺,給倒了一杯熱茶,再把它推到呂壹面前,伸手道:

  “呂中書請。”

  動作瀟灑,神情灑脫,再加上霧氣繚繞,把馬田的面容隱隱遮住,當真是說不盡的寫意輕鬆。

  呂壹眼裡有些羨慕,這等氣度,委實是自己難以學到的。

  看到呂壹舉杯而飲,馬田這才繼續開口道:

  “漢吳兩國,本就是互為盟國,相約討賊,如今吳國有缺糧之憂,身為大漢子民,吾豈會袖手旁觀?”

  說到這裡,他又深深地看了一眼呂壹,意味深長地說道:

  “再說了,吾等自到江東以來,一直蒙受呂中書的照顧,這一次,不過是投桃報李而已。”

  “話雖如此,”呂壹放下茶杯,聲音雖低,但語氣裡卻是有著感激,“但若無先生的提點,吾等粗人,又豈能想到這一點?”

  在這個事情上,雖說校事府佔了先機。

  但也不要把滿朝文武的人,都當成是傻子。

  他們現在沒有注意到漢國的餘糧,那是因為他們的消息沒有校事府靈通。

  消息靈通一些的,也沒有校事府的渠道,自然也不敢輕易妄言。

  但最遲夏收的時候,他們肯定就能反應過來。

  所以馬先生及時提醒,很重要。

  至少對於校事府來說,非常重要——這給校事府比別人多了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

  “若無先生,即便校事府能尋得糧食,恐怕也沒有辦法買下那麼多糧食,給陛下解了當務之急。”

  漢國的糧食就算是再便宜,那也是要掏錢買的。

  校事府雖說有給陛下充實內帑之責,但呂壹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陛下的內帑,現在也沒有多少餘裕。

  用馬先生的話來說,這一招就叫無中生有。

  呂壹自己不過是上下嘴皮子動幾下,尋個時機,想個辦法,勸說陛下答應荊州大族所求之事,就能得到大批糧食。

  在東,能解陛下之憂。

  在西,能得荊州大族之心。

  居中,則校事府也能沾光。

  這等手段,在呂壹看來,堪稱鬼神莫測。

  想到這裡,呂壹就更覺得,校事府裡的校事們,沒有一個真正的學問人,當真是一件令人遺憾之事。

  校事府明明是陛下親自下令所設,居然被江東那些世家子所輕。

  若不然,自己能得馬先生這等人物相助,又何愁朝中那些大臣攻訐?

  校事府被人所輕也就罷了,那些大臣們,還一天到晚地說校事府誤國,委實可恨。

  你們不誤國,怎麼也沒見你們給陛下解憂?

  “先生不過是憑几封書信,就能說動荊州世族,可見先生在荊州的高望。”

  呂壹試探著問道,“先生難道就沒有想過,要恢復真名,以雪前恥?”

  自從自己被委派至江東以來,馬田就沒想過自己的身份能隱瞞下去。

  而且他也沒想著能瞞一輩子。

  此時聽到呂壹這麼一問,原本灑脫自然的他,神情怔了一下,然後臉色微微有些一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