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077章 改變(第2頁)

 

    這等好事,傻子才不幹。
 

    九原都督府的都督定下了霍弋,幷州刺史定下了鄧芝。
 

    一個是皇宮裡出來的人,一個是跟隨先帝的兩朝老臣,皆是忠誠可靠之輩。
 

    有他們在,這兩地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許勳想通了這一點,心悅誠服地說道
 

    “兄長,果真是巧咳咳,果然是看得透徹,切中要害,佈局長遠,深謀遠慮。”
 

    正如兄長所說的,興漢會這麼多年來,為大漢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
 

    再加上此次開拓邊地,也算是為國分憂。
 

    這番言論上奏朝廷以後,再加上張四嫂那邊給宮裡說說情。
 

    除非朝廷是想自廢武功,故意針對興漢會,否則的話,基本都會同意興漢會的這點要求。
 

    不過許勳心裡仍有一個疑惑
 

    “我們的冶鐵工坊只是用來打造農具的話,朝廷會相信麼”
 

    馮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農具,但肯定還會打造一些別的東西,朝廷也知道,沒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後世有一句話世界第三鋼鐵產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瞞報的產量。
 

    就漢代這群土鱉,就算是派人進來查帳目,馮君侯都有把握讓他們查不出哪裡有問題。
 

    知道天下最精於算學的學生出自哪裡
 

    知道他們的山長是誰
 

    “還能打造別的”
 

    許勳聽到這個話,就更加懵逼了。
 

    兄長究竟給漢中那邊說了什麼
 

    為什麼朝廷會讓興漢會在邊地擁有這麼大的權利
 

    “打造農具,維修農具,給當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爐,軍中制式兵器我們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點箭簇還是可以的。”
 

    大漢民間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興漢會的關係,給當地駐軍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門路,那肯定能找到。
 

    畢竟朝廷在關中打造再加運往邊地,成本肯定要比當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興漢會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還要低,那這門生意就算是穩了。
 

    零件外包,又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就算是後世,也沒有說一切都由國企央企承擔的道理。
 

    “這些事情,這些東西,哪一樣不要用到鐵朝廷就算再多的錢,也斷沒有浪費在這些零碎東西上的道理。”
 

    好歹也是大佬級別的人物了,這點事情又不影響邊軍的大局,馮君侯認為自己還是有能力把這個決議推動下去的。
 

    再說了,真當朝廷現在有花不完的錢
 

    在興復漢室的關鍵時刻,既然不想放棄邊地,但又不想多花錢。
 

    還是那句話,朝廷沒有足夠的物資對邊地的屯墾進行支持,那優惠政策總得給吧
 

    不然誰給你白乾活
 

    讓地方給邊軍一部分箭羽,那也算是省下不少錢了。
 

    那讓誰去幹這個外包工作呢
 

    願意在邊地屯墾的興漢會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連興漢會都信不過,那還能信得過誰
 

    難道相信那些世家大族
 

    親兒子和野種,朝廷還不知道選哪個
 

    再說了,邊地那麼亂,就是拿鐵來打造點兵器,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不是打造違禁兵器就行。
 

    總不能說內地不禁兵器,反而要禁邊地的吧
 

    那不是讓邊地百姓任人宰割嗎
 

    這從來就不是尚武之風猶存的大漢會做的事情。
 

    許勳還沒有資格參與大漢國策的制定。
 

    他原來還擔心怎麼從朝廷手裡拿到冶鐵許可。
 

    現在從馮君侯嘴裡聽到這番有可能成為朝議的話,這才恍然過來。
 

    同時在心裡暗道一聲慚愧。
 

    兄長已經站在大漢國策的高度上考慮問題,而自己,卻仍不過是想著如何鑽營,慚愧慚愧
 

    有了兄長的這番話,許勳不由地信心大漲
 

    “兄長,那我們下一步應當怎麼做要不要先通知大夥”
 

    馮君侯笑了笑,又躺回椅子中,緩緩地說道
 

    “不急,這個事情,你先不要往外說,我要等二郎的消息。”
 

    馮君侯嘴裡的二郎,自然就是他最忠實的小弟趙二郎。
 

    同時他也是興漢會的第二把交椅,這個“二”字,此人可謂拿捏得死死的。
 

    “趙二郎他不是在漢中”
 

    趙老將軍半年前就已經去世了,這個時候,趙二郎還沒有回關中,說明他極有可能是在守孝。
 

    “國難當前,趙老將軍一心為國,又怎麼可能讓人守孝太久”
 

    馮君侯先是唏噓了一聲,然後說道
 

    “二郎一個月前派人送了信過來,說是準備回軍中,但我讓他先去一趟涼州。”
 

    “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