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028章 首尾難顧(第2頁)

  兩軍相遇,斥候被對手壓制得越厲害,主帥對戰場情況掌握就越少。

  不能及時掌握對方各路人馬的調動情況,在很多時候就只能是被動應對。

  “唔,看來魏人的反應倒是挺快。”

  孫權沉吟,臉上有些猶豫起來。

  離開巢湖,吳軍面對魏軍時,就再沒有任何優勢。

  偏偏合肥一帶,雖然有不少的小湖泊,但地勢平坦開闊。

  魏賊完全可以發揮出精騎的巨大優勢,隨意在周圍往來縱橫。

  別看孫權有十萬人之多,但真正能用攻城的,一半可能都達不到。

  因為剩下的人,除了要護著後路糧道,同時還要防備隨時從各個方向冒出來,來去如風的魏國精騎。

  不得不說,滿寵把合肥新城建到遠離巢湖的險要之地,讓孫權攻下合肥難度至少翻了一倍。

  如今聽到魏軍已經有了反應,孫權立刻想到的就是:

  暫時放緩行軍速度,一邊徐徐前行,一邊沿途佈置兵力,防備魏軍精騎。

  大概是這些年來,平山越,破舒城,一切都太過於順利,所以諸葛恪此時遠比孫權要大膽。

  他沒有注意到孫權的猶豫之色,反而是有些興奮地說道:

  “陛下,依臣之見,壽春得知陛下親領大軍前往合肥,賊人必是傾巢前來救援。”

  “臣願親領一支精兵,悄然向北,彼時壽春兵力空虛,必能一鼓而下!”

  “到時賊人後路被斷,前有大軍,如籠中之鼠,何愁不滅?”

  諸葛恪這兩年來,多派探子查探北方,可不是僅僅是為了一個合肥。

  要不然區區一個魏軍調動的軍情,何以需要他親自前來彙報?

  孫權卻是被這個大膽的提議嚇了一大跳。

  直接打壽春?

  他領大軍北方,目標從來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合肥。

  直接打壽春,從來就不在孫權的考慮範圍。

  只見他下意識地就是搖頭:

  “不可!此舉太過冒險,吳人善於操船,而魏人精於騎馬,遠離巢湖,孤軍北上,此不異投食虎口。”

  諸葛恪看到孫權一口否決,不由地大急,正欲陳說理由。

  孫權卻是舉鞭,止住諸葛恪的話頭:

  “吾知汝素有幹略,但此事時機未至,且以後再議。”

  只要攻下合肥,後面無論是西向六安,還是北攻壽春,亦或者東攻廣陵,無不可也,何須此時就冒險?

  吳國孫大帝對合肥的還是很專一的。

  當然,這個否決並不影響孫權對諸葛恪的看好。

  畢竟年輕人嘛,激進一些並無不妥。

  以後只要好好培養,經歷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會穩重下來的。

  只見他又放緩了語速:

  “元遜,吾知汝立功心切,但伐賊非旦夕之功,以後只要時機一至,自會有你立功的一天。”

  看到陛下都這麼說了,諸葛恪就是再不願意,也只得怏怏而去。

  看著諸葛恪的背影,孫權知道他還是不甘心,於是不由地略有皺眉:

  諸葛元遜雖有幹略,但性情是否有些過於強梁剛愎了?

  不過眼下的形勢也不容許孫權多想,反倒是諸葛恪的建議給了孫權一個提示:

  “眼下我眾敵寡,若是大軍急攻合肥,賊人只怕是趕來救援都來不及,何懼彼襲擾吾之後路?”

  想到這裡,他立刻放棄了沿途防備的念頭,下令全軍加速前進。

  同樣往合肥趕的滿寵,得知這個消息後,雖是心急如焚,但卻是止住了腳步,同時召來軍中諸將:

  “賊雖有十萬之眾,但合肥新城乃吾親自督建,又設在險要之地,城固兵精,賊必不能旦夕而下。”

  “今敵眾我寡,若是舉軍向前,正面迎敵,便是以寡擊眾,未必有勝算,故得另尋他計。”

  王凌素來與滿寵不和,再加上廣陵有警,所以早已與滿寵分開,領兵前去支援。

  滿寵手裡四萬人,先是分了三千給田豫提前去合肥,又分五千留守壽春。

  故從壽春出發,最多不過三萬二千人。

  這些年來,氣候反覆無常,乾旱水澇蝗災,交替出現,從未斷過。

  就是冬日,也經常是暖和一兩年,冰凍三四年。

  今年雖才準備入冬,但寒意已經有些逼人,看來又是個冷冬。

  行軍途中,就算再怎麼注意,也會有人染上風寒。若是風寒不消,則易成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