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888章 種桑得桑(第2頁)

  桑林邊上,還有一個大大的蓄水池。

  看到那些百姓所做的活,與北方大是不同。

  夏侯霸不禁又停下了腳步。

  自從知道自己在名義上“被叛投”了蜀人之後,夏侯霸沒少跳腳咒罵某位馮姓之人。

  為了避免尷尬,張夏侯氏藉著回去看皇太后的名義,回到了錦城,同時也把夏侯霸從漢中帶走了。

  雖說張夏侯氏曾對馮某人頗有微詞,但其實對馮某人的本事,還是很認同的。

  特別是經過漢中一行,張夏侯氏算是默認了自家小女兒的某種身份。

  所以她在夏侯霸面前,還是說了馮某人的一些好話。

  畢竟都成一家人了,以後終歸還是要再見面的,到時候關係太過僵硬總是不好。

  只是自家族妹說那馮文和領兵了得也就算了,因為在這方面夏侯霸沒資格說話。

  但要說此人連治理地方的手段,亦是少有人能出其右,那就真是讓人不服氣了。

  允文允武,寫得一手好文章,領軍能鎮守一方,若是治民之能亦是僅亞諸葛亮,這等人才,只怕百年才出一人。

  如今蜀人前有諸葛亮,後有馮永,難不成這蜀國,當真受上天所眷耶?

  夏侯霸自然不相信。

  所以他要親自去看看。

  蜀人軍民士氣高昂他是知道的,沒想到到了越巂,他發現這裡,居然頗有書所載的前漢遺風。

  前漢征伐匈奴,胡人聞漢兵莫不畏者,稱之為漢子,人又曰好漢。

  而越巂這裡,聞魏賊則莫不切齒,以滅魏為任,實是讓夏侯霸心存驚悸。

  不說民心,就連百姓事農桑,都遠異北方。

  他走上前,開口問道:

  “敢問這位老丈,為何要在桑樹下挖坑?”

  正在揮著鋤頭的老農停下手,上下打量了一下夏侯霸,反問道:

  “這位貴人可是從別處而來?才至越巂不久?”

  夏侯霸頓時大吃一驚:“老丈如何得知?”

  老農呵呵一笑,指了指桑樹:

  “如今越巂養蠶之桑,皆為馮桑,乃是馮君侯費盡辛苦才尋來的上好桑種,可養出好蠶。”

  “君侯在越巂勸課農桑時,教我等事桑樹亦要如事糧食,開春時要剪桑樹枯枝。”

  然後老農又指了指桑林邊上的大水池,說道,“同時要開始放養魚苗……”

  夏侯霸越聽,越是迷糊起來:“為何要在池裡放魚苗?”

  “養魚啊!”

  老農理所當然地說道。

  再看到夏侯霸不明所以的樣子,老農哈哈一笑,拍了拍腦袋,“老糊塗了,忘了貴客是從外地而來。”

  “這池啊,有個專用的名字,叫魚塘。君侯說了,孫水河谷,多有低窪之地,但凡到了多雨時節,容易成災。”

  “所以在低窪多挖魚塘,再用挖出來的塘泥在邊上築起塘基,可減輕水害。而且魚塘蓄水,亦可防乾旱。”

  “塘基土地肥沃,在上頭種桑樹,既不佔田地,又能得桑葉養蠶,乃是一舉數得。”

  夏侯霸聽到這裡,不禁驚而歎服:“原來如此!那馮文……唔,唔!”

  “還不止呢!”

  老農難得見到這等沒見過世面的外來土包子,而且看起來還是貴人的土包子,當下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

  “塘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餵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此乃生生不息。”

  說著,老農唱了起來:

  “一二月來理桑枝,放魚苗;三四月來施桑肥;五月養蠶,六月賣,蠶沙蠶蛹來餵魚;七月八月清塘淤,固塘基;年底數月除草餵魚。”

  “魚塘寬,魚塘深,捕得魚兒醃鹹魚,醃得鹹魚送軍中……”

  越巂有鹽井,再加上馮君侯當年搞的稻花魚,越巂鹹魚如今已是在蜀在大有名氣。

  反正隴右胡人對口糧袋裡的鹹魚,都是紛紛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鹹魚又香又鹹又好吃。

  夏侯霸聽聞這俚曲,道盡一年桑塘農事,不禁有些痴了。

  “聽聞老丈不似普通農人,敢問姓名?”

  老農又是哈哈一笑,擺了擺手:

  “我當年不過從軍中退下來的老卒,後來得君侯錯用,跟在君侯身邊當了幾年親衛,最後隨君侯平定越巂。”

  “後來君侯領軍北上,再用不上我這老身子骨,便給我安排了一個鄉老的位置。這些東西,都是君侯親自教的。”

  夏侯霸又是一呆,臉上忽陰忽晴,時紅時青,精彩之極。

  老農沒有注意到夏侯霸的臉色變化,只是仍在絮絮叨叨地說道:

  “君侯當年教我們這些,只說了只要按他教的去做,大夥的日子就定會好過起來。”

  “只是可惜啊,君侯沒有親眼看到越巂今天這模樣,也不知他在涼州那邊,過得好不好……”

  夏侯霸終於回過神來,勉強笑道:

  “老丈,現在不少人都說要賣糧,要給涼州那邊的馮,馮……君侯幫忙,你怎的不去?”

  “怎的沒去?我前兩天就已經讓人把自家的餘糧賣掉了。”

  老農連忙澄清道。

  “哦,哦,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