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0875章 相遇(第2頁)

  “故按吾看來,這官府的府庫,怕是一下子也拿不出多少糧食。”

  說到這裡,某位民間智囊壓低了聲音:

  “最重要的是,慕娘子不在南鄉!南鄉沒有慕娘子主持大局,有些人只怕是坐不住啊!”

  也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

  “聽說現在是馮刺史的弟子和慕娘子的弟子在呢,想馮刺史那等深謀遠慮之輩,若是不放心,又豈會放此二人在南鄉主持大局?”

  “就是就是!聽說那魏家公子,可是馮刺史的開門大弟子,天分出眾,代師在南鄉學堂授學,就連向老先生也曾稱讚過呢!”ノ亅丶說壹2З

  向老先生,自然就是主動退出朝堂,專心做學問的向郎。

  民間智囊嗤然道:

  “天分高,未歷歷練,就能主持大局嗎?汝等可記得當年馬謖馬幼常?”

  “丞相苦心教授其兵法多年,隴右之戰時,初次領軍上陣時又如何?”

  只見這位民間智囊口沫橫飛地說道,“即便是馮刺史,也是從南征時就初次見識了陣前廝殺。”

  “再到領軍平定越巂的夷亂,又在越巂大舉練兵,麾下有諸多精兵強將,最後這才在隴右之戰時取得大捷。”

  “此理難道不是與南鄉此時情況同?”

  說著,這位民間智囊面有憂色地搖了搖頭:

  “要是慕娘子還在南鄉,這糧價自然是能壓下去,只是現在啊,就怕不止要過兩百錢啊……”

  不少人經此提醒,頓時覺得大有道理。

  沒錯啊!

  慕娘子在南鄉積威甚重,若是有她在此,糧價只怕連兩百錢可能都過不了。

  但若是她不在了,再加上這兩年與魏國接連征戰,府庫空虛,偏偏現在又遇到涼州白災,只怕糧價不僅僅是要過兩百錢這麼簡單。

  人群中更是有人暗想,這一回只怕不是可以喝湯那麼簡單,說不得還能吃點肉。

  想想這些年來,多久沒吃過肉了?

  “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有人贊同,自然就有人反對。

  一個年青人面色通紅地站起來,怒視民間智囊:

  “吾聽聞,魏郎君與丁娘子,皆是自小就師從馮刺史,這些年魏郎君掌管學堂,從未出過差錯。”

  “丁娘子先是跟隨馮刺史去越巂,管理諸多事務,後再來南鄉,跟從慕娘子身邊。”

  “若不是深得馮刺史信任,一般人豈會有這般待遇?故汝之所言,當有荒謬之處。”

  這些年來,馮刺史從一個少年英雄,再到大漢第一郎君,最後成為天下名將。

  乃是不少大漢兒郎心中的偶像。

  如今聽到有人質疑自己的偶像,自然就忍不住。

  民間智囊聽到這番話,似乎有些羞惱,當下就是冷笑一聲:

  “說來說去,涼州白災,需要的可是實打實的糧食。若是漢中有糧,那你可見有東風快遞運糧北上?”

  說著,他又指了指交易所方向:

  “這些日子我都數過了,這交易所裡頭,要這個月就交糧的牌子,比起以往,可是多了數倍。”

  “你猜,這裡頭有多少是著急要運往涼州的?”

  從交易所的交易類型和交割時間,推斷出涼州的缺糧情況,讓在場不少人皆是眼睛一亮,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年青人臉上亦是怔了一怔,但卻很快反擊:

  “涼州白災,官府自是要想辦法多籌糧食,寧可多不可少,但未必就是一定要指望交易所籌上來的糧食。”

  “這些年我大漢與吳國往來甚密,久無戰事,故江州那邊,定有存糧。”

  說到這裡,他又環視了一下眾人,面有得意之色:

  “更兼越巂郡,如今乃是阡陌交通,良田成片,牛馬成群,諸君以為,若是涼州缺糧,越巂會不會有糧食運過去?”

  年青人越說,越是激昂,“聽聞馮刺史府中,特設有耕種曹,乃是專門研究耕種之道。”

  “馮刺史在隴右經營三年有餘,諸位又可知那裡開了多少良田?”

  沒糧是不可能沒糧的,以馮刺史那等深謀遠慮,兼之又是以耕種之道出山,又豈會落到無糧之地?

  眾人想想,頓時也覺得有理。

  雖說涼州確實太遠,但這些年來,興漢會的馬隊,早就已經深入蜀地人心。

  反正嘴炮嘛!

  興漢會的馬隊,這些年往隴上運的東西還少了?

  你憑什麼說糧食就運不過去?怎麼證明?

  民間政治家,口嗨就完事了,反正親自去做的又不是我。

  但見民間智囊頗有幾分驚異地看向那年青人。

  不要以為這些話說得很輕鬆。

  在這個信息傳播極度緩慢的時代,在沒有專門收集信息渠道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