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編劇該有的樣子(第2頁)

 葉桓丘平靜而又堅定的說道。

 楊朝月即使想反駁,也無從回擊。

 不能因為市場都是一些得過且過的垃圾作品,就放低要求。更何況她自己也喜歡武俠,純粹站在書迷的立場上,是更希望武俠劇拍得好。

 “那你也就是看看成片,不還是挺輕鬆的嗎?我之前的劇組,人家編劇多努力,天天在現場飛紙……哪像你這麼輕鬆。”

 對於楊朝月的質疑,葉桓丘冷笑道:“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我這個狀態才是編劇本該有的樣子?你那個劇組編劇天天飛紙,只有兩個情況。一方面他劇本壓根沒寫好,另一方面就是你們劇組外行指導內行呢?”

 ‘額……“

 楊朝月嘴巴微微張開,話卡在喉嚨裡,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飛紙】是行業裡對於編劇工作的一種形容詞,最早來源於香江,那邊電影的黃金時期,幾乎是劇本都沒寫的情況下,上面的大老闆直接拍板決定要拍劇,演員挑幾個能扛票房的。

 剩下的就留給電影導演、編劇們自己去攢人。

 編劇現場寫劇本,從無到有的過程裡,廢紙滿天飛,所以那時候形容編劇叫“飛紙仔”。

 到了內地影視行業復甦之後,那時候都是先有的劇本框架和大綱,後續會更改劇本,一般情況是為一些極具張力的劇情做出增刪,亦或者當時最大的投資方煤老闆,偶爾塞兩個花瓶進來,臨時給安排一個角色。

 但這是在不破壞劇本,以及壓縮其他重要角色戲份為前提的!

 楊朝月講的編劇,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就像是一條被遛著的狗,牽繩的一般有兩位,一位是資方,也就是葉桓丘形容的外行指導內行的罪魁禍首。

 另一位就是現在的流量鮮肉、小花們,他們演技差是一回事,演技差戲癮還挺大,常常突發奇想的改詞或者更改劇情,那編劇就不得不臨時更改劇本。

 作為一部戲裡最重要的關鍵,編劇都成這個樣子了,還能指望劇組的其他人能好到哪裡去嗎?

 “說不過你行了吧……不過說實話阿葉,我覺得這部劇應該會大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