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 作品

第370章 乾隆賣官,大清官場的糜爛程度讓歷朝皇帝震驚(第2頁)

 “朕這輩子啊,是註定做不到征服全世界了。”

 “既如此,朕又何必著急呢?”

 扶蘇聞言,心情一時間也是頗為複雜。

 原來讓父皇冷靜下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世界太大了!

 這還真是……

 漢初世界中,劉邦咦了一聲,摸著下巴上的鬍鬚陷入沉吟。

 “捐官?”

 看著似乎有些心動的劉邦,在場的漢初群臣頓時都急了。

 蕭何忙道:

 “陛下,此風絕不可長啊!”

 曹參的表情同樣極為嚴肅,開口道:

 “這紀新飄只不過是區區一個縣令,就已經貪腐到了這種地步。”

 “知府看起來應該是郡守在後世的稱呼,若是被紀新飄這種人當上了郡守,那簡直就是黔首百姓的噩夢啊!”

 陳平也贊同道:

 “是這個道理,陛下。咱們大漢講究的就是對老百姓的仁慈,讓更多紀新飄之流為官,那就是對天下老百姓的不負責任!”

 劉邦不動聲色,看了一眼劉盈和劉恆。

 劉盈忙道:

 “父皇,兒臣覺得,當官還是應該走舉薦和科舉的正道才對。”

 劉邦哼了一聲,道:

 “科舉考試公平公開,算是正道也不差。”

 “但舉薦出來的傢伙,誰能保證不像紀新飄這種官員一樣,喜歡盤剝老百姓?”

 劉盈頓時被質問得啞口無言。

 劉恆沉吟良久,開口道:

 “父皇,舉薦出來的士人,一般都是當地比較有名望的士族,或者是大家族的子弟。”

 “這種出身一般是不缺錢的,也就不會像紀新飄這樣無所不用其極的貪錢了。”

 劉邦有些驚訝地看了一眼劉恆。

 這小子,今天既然也站在了劉盈這邊?

 看來捐官這個主意,確實是不太行。

 東漢世界,皇宮大殿之中,一片群情激奮。

 宰相宋弘怒斥道:

 “像紀新飄這種貪汙腐敗之人,竟然當上一縣的地方官,簡直就是華夏的恥辱!”

 鄧禹緩緩點頭,道:

 “作為地方官,本該為天子牧民,竟然卻中飽私囊,公器私用,實在可恨!”

 耿弇重重地哼了一聲。

 “有這種官員,老百姓怎麼可能對朝廷有好感?”

 光武帝劉秀坐在皇位上,表情倒是頗為平靜。

 對於臣子們的抨擊,劉秀非常理解。

 捐官這種道路,是士族最為厭惡的方式。

 為何?

 像東漢士族,只需要通過考察舉薦的方式,就能順利入朝為官。

 故而士族更加看重的,是文化水平,是武藝,是個人修養和道德名望。

 但捐官完全不需要這些,只需要錢!

 如今東漢商業正在飛速發展,各地已經開始湧現出一批從普通老百姓出身的富商。

 當然,大部分富裕的產業還是被士族把持,但這依舊還是讓士族們產生了濃重的危機感。

 如果東漢也開放捐官,那士族們豈不是要和那些渾身上下充滿了銅臭的傢伙當了同僚?

 這是心高氣傲的士族們絕對無法接受的。

 士農工商,士人第一等,商人第四等。

 第四等的商人憑什麼能和士族們一起同朝為官!

 故而,東漢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才會如此激動,如此的不可接受。

 劉秀笑呵呵地開口了。

 “所以朕說過的,科舉才是正道嘛。”

 “諸位卿家覺得呢?”

 聽著劉秀的話,群臣都是一愣,表情變幻不定。

 片刻後,宋弘乾咳一聲,正色道:

 “陛下所言極是,將來的大漢應該是以科舉制度為主,察舉制度作為輔助來進行選官。”

 鄧禹回過神來,點頭道:

 “對對對,絕對不能開捐官這種口子,那是對整個大漢和所有士族的羞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群臣齊聲稱是。

 劉秀呵呵一笑,道:

 “朕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沒了太監亂政,再消除掉捐官這個毛病,大漢的將來肯定是更好的!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捐官制度,古而有之。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過“內慄千石,升爵一級”的納捐方式。】

 【大清的捐官制度,有說是順治朝開始的,也有說是康熙朝開始的。】

 【順治朝時,清軍剛剛入關,連年征戰急需大筆軍費支撐,同時也能通過捐官的方式籠絡一批當地士紳的心。】

 【康熙朝開啟捐官,則是因為吳三桂發動了叛亂,國庫之中對軍費的需求迅速增長。】

 【到了雍正朝,也同樣因為對準噶爾的戰爭開啟過捐官。】

 【捐官的弊病非常明顯,用錢買官的這批人能力低下,大多又帶著想要通過官職收回買官本錢的心思,對治下百姓而言會產生極為沉重的負擔。】

 【此外,對辛辛苦苦通過科舉獲得官員身份的讀書人來說,用錢就能獲得官職,無疑嚴重地踐踏了他們的尊嚴,讓他們對納捐的官員乃至朝廷產生極大的不滿。】

 【為了防止這一點,順治、康熙、雍正三朝都是在朝廷收到足夠多的錢糧之後就停止了納捐,並規定捐來的官員不得入禮部、吏部等重要部門,也不能授予和教育有關的官職。】

 【如此種種限制之下,納捐在大清之前的王朝中並沒有形成太大的問題,但到了乾隆朝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幽靜的江南園林中,乾隆皇帝神清氣爽地從寵妃的房間中走出,來到了不遠處的書房。

 領班軍機大臣傅恆早就已經在此地等候,桌案上也擺滿了奏摺。

 作為一個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的皇帝,乾隆皇帝雖然出巡,但也同樣會處理奏摺。

 拿起一封來自戶部的奏摺之後,乾隆皇帝聽著傅恆的簡報,突然皺眉:

 “今年預計虧空五十萬兩?這個戶部怎麼搞的!”

 聽著乾隆皇帝蘊含怒意的話,傅恆不敢怠慢,開口道:

 “回陛下的話,戶部那邊的解釋是,您這一次下江南預計耗費的銀兩是兩百五十萬兩,比之前要多出五十萬兩,故而就有了這筆虧空。”

 “不過陛下放心,國庫之中存銀還有一千六百多萬兩,區區五十萬兩並不是什麼問題。”

 乾隆重重地哼了一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