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 作品

第99章 諸葛亮上策躊躇未定,猛張飛一語驚醒眾人(第2頁)



    “軍師剛剛說,這直接消滅門閥的下策,是那曹賊的必然選擇?”



    諸葛亮點了點頭。



    “曹阿瞞曾有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以彼之性格,既然知道了門閥之中的司馬氏取曹氏而代之,其後代之中無論曹丕還是曹植都無法和門閥相抗,那曹阿瞞就必然會對門閥痛下殺手,絕無任何緩和餘地了。”



    劉備皺眉道:



    “難道曹阿瞞就不怕他境內發生叛亂?不怕孤和孫權趁機北伐?”



    諸葛亮笑道:



    “怕是自然怕的。但曹賊據有之地乃是天下精華所在,論國力他是三國之中最為雄厚的。”



    “縱然內亂讓曹賊耗去一半國力,剩餘的一半也足以令他抵擋主公和孫權的北伐了。”



    劉備聞言不由啞然。



    諸葛亮說的確實沒錯,曹操可是佔據了中原、關中、河北這三個東漢人口最為稠密、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別看疆域上是三分天下,但論到人口和國力,劉備孫權兩個人加起來都比不上曹操一個!



    劉備家底子薄,經不起內亂的折騰。



    人家曹操家大業大,就算敗掉許多,一樣還能撐得住,頂得過內憂外患一起來襲。



    這就是雄厚國力帶來的底氣。



    曹操能殺門閥,劉備卻殺不得。



    正應了那句話“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諸葛亮又悠悠開口。



    “曹操動手屠戮門閥,最壞的情況無非是主公拿下關中,孫權拿下淮南。”



    “曹操只要繼續佔有中原與河北,又剷除了門閥,再經過十年休養生息之後,便可效仿光武帝一統天下之故事了。”



    劉備聞言,不由壓力山大。



    光武帝劉秀,就是以河北和中原為基業,一步步重整大漢河山的。



    曹操本身就是實力最強,一旦被這老小子解決了門閥這個最大的內部問題,那劉備和孫權拿頭來抵擋曹軍將來的南下?



    劉備忍不住又將目光投向諸葛亮,語氣無比懇切。



    “軍師,務必想個上策,救孤和大漢一命!”



    不僅僅是劉備,在場的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諸葛亮。



    平心而論,他們和諸葛亮之間並非沒有齷齪,但也都非常清楚,只有諸葛亮的才能,是蜀漢解決門閥問題的唯一希望。



    諸葛亮搖頭道:



    “不瞞主公,亮對此委實是束手無策。”



    “門閥至今兩百年有餘,又豈是亮一個人的計策便能夠撼動的呢?”



    劉備急了,直接走過來,抓住諸葛亮的雙手,言辭無比懇切。



    “軍師難道想要看到大漢的基業就此終結,讓劉備成為大漢的歷史罪人?”



    “無論如何,還請軍師務必要想個辦法!”



    諸葛亮沉默良久,開口道:



    “或許,還真有辦法。”



    劉備頓時振奮起來,道:



    “計將安出?”



    諸葛亮思索著,輕搖羽扇,道:



    “主公可還記得,之前在盤點之中見過的宋朝和明朝?”



    劉備點頭。



    諸葛亮道:



    “以亮觀之,那宋朝和明朝之中,似乎便沒有門閥之隱患。”



    劉備咦了一聲,仔細回想,發現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關羽突然道:



    “那宋朝以文制武,導致武備鬆弛軍隊薄弱,如何能作為大漢的參考?”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



    “宋朝固然軍隊戰鬥力極差,但到了明朝之時,無論是朱棣所率的靖難騎兵,還是朱允炆方面盛庸、徐輝祖所率領的朝廷明軍火槍兵,都可圈可點。”



    “大漢不也效仿明朝,正在全力建設火槍兵軍隊嗎?”



    趙雲沉吟片刻,開口道:



    “軍師的意思,莫非是想要主公效仿大明的制度?”



    諸葛亮點頭道:



    “朱棣靖難四年,直至攻入京師登基為止,視頻中除了提及藩王之外,竟從未說過門閥一個字。”



    “這隻能證明,在明朝之時,門閥必然已經被消滅了,至少也已經衰亡,不足以在這種爭奪天下的舞臺上出現。”



    諸葛亮的話,讓劉備心中希望大增,迫不及待地開口道:



    “那以軍師之見,孤應該怎麼學習明朝呢?”



    諸葛亮咳嗽一聲,羽扇一搖。



    “亮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