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戰略問題(第2頁)

 對此,劉子龍表示感謝。畢竟養兵的錢能給自己省一大筆。

 腳盆雞仍在不斷的增兵當中,大家都是知道此刻不是慢慢閒扯的時候,因此會議開得很迅速,一結束就都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當中。

 現在劉子龍麾下的野戰部隊,有十九兵團九個師再加上玖原警備師,共十五萬人。他決定將部隊擴充到十三個師,並且擴大警察部隊、地方守備部隊的規模。

 同時加大適齡人員的軍事訓練強度。

 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尤其是技術難度低的手榴彈、炸藥、步槍、子彈等。目標是全體老百姓人手一支槍、四顆手榴彈。

 一旦敵人打入漢北,那就老人孩子都要上戰場了。

 部隊也不再藏著掖著,各種新生產出來的裝備陸續裝備部隊並展開訓練。

 除了這些常規準備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準備要落實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要給即將到來的游擊戰做好準備。

 游擊戰的準備,可以說從向東北派兵的那一刻起,已經在進行了。

 之所以大量向東北派出部隊,當然首先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破壞其對東北的建設,牽制對方;其次也是為了鍛鍊部隊。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要大量輪換在東北的參戰人員,不但派人去補充,還要冒著風險、付出成本的再將一些人員抽調回來。

 要知道回來的人員,可都是已經積累了豐富敵後游擊戰經驗的寶貴種子啊。

 以他們為骨幹,專門在軍校裡面建立了游擊戰專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並且派到東北去進行實戰鍛鍊。

 而且這個專業的學生,以東部人員為主,這是為什麼呢?這就牽扯到打游擊戰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要和當地老百姓更好的結合。

 說本地口音的人打游擊,不僅僅是各方面更習慣、更瞭解,遇到危險也更容易脫身。

 比如抗戰時期,在華北抓到一個一口南方口音的人,很容易讓敵人聯想到他是個長征過的大幹部。增加暴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