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自制槍炮(第2頁)



    同時對於射程的減少劉子龍的解釋是:“6000多米的射程是短,但是其實受限於該炮的實際仰俯角限制,正常情況下根本打不到這個距離。”



    當有人質疑為什麼同時生產兩種相同口徑的山炮之時,劉子龍賣了個關子:“等部隊裝備的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這樣一款山炮,在劉子龍的技術改動和戰術設計下,很快就要凸顯他的價值了。



    而且朔方之前就具備生產這種炮的能力,稍加改進就可以繼續投入生產。



    也就是在當年,這兩款山炮都在火炮工廠投入了生產。



    除了生產這兩款75毫米山炮外,傳統的迫擊炮不論產量還是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口徑從50毫米輕迫擊炮(擲彈筒)、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150毫米都可以生產。



    除了生產這些傳統火炮,劉子龍在漢斯專家的協助下,開始研製兩種新式武器:一個就是37毫米的戰防炮,這種口徑的戰防炮已經在漢斯家開始裝備了,劉子龍希望能夠儘快實現自己生產。第二個就是火箭炮的研製。



    要知道在劉子龍穿越前,63式107毫米火箭炮,可是號稱世界三大游擊戰神器之一。而二戰後幾十年的時光裡,世界各地的游擊戰戰場上都有它的身影不說,各種山寨版的火箭炮層出不窮。



    甚至簡單的鋼管都可以作為火箭彈直接發射出去!



    再加之雖然二戰時候喀秋莎火箭炮名噪一時,其實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火箭炮。因此火箭炮的門檻並不高。



    劉子龍的要求也不高,能造出來就行!先不管精確度與射程。就主打一個頃刻間的火力覆蓋就行。



    除了重中之重的火炮工廠,還有最基礎的造槍工業。



    這次造的槍,不再帶有過渡性質,而是完全為了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因此是涵蓋各種槍支的全系列。



    步槍仍舊是之前的65毫米口徑,十發裝彈,只是繼續提高質量與性能。對於這款自制步槍的命名,有人建議以劉子龍的名字命名為“子龍式”步槍。但是被他斷然拒絕了,他給命名為“抗敵”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