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美 作品

第 430 章 福禍依(第2頁)

 

    八阿哥沒說話。
 

    八福晉氣憤地說“他那天送您回來,我就該讓人把他亂棍打出去大掃帚打出去真是便宜他了。”
 

    “他送爺回來了”
 

    “他那是臉皮厚跟著回來的,保三爺那天壓根沒招呼他,是他自己屁顛屁顛地跟著來了。”
 

    八阿哥站起來在八福晉跟前走來走去,跟八福晉說“爺這次怕是懸了,極有可能做不成太子。”
 

    “真的嗎”八福晉想了一下,跟八阿哥說“既然如此,那就誰也別做”
 

    八阿哥沒有說話,有的時候事情計劃得很好,能不能成事那還是另一說呢。
 

    他對八福晉說“爺就盼著內務府的賬趕緊查完,爺也要早點出去才行。希望這中間別弄出什麼事端”
 

    然而有時候人怕什麼來什麼,前幾年康熙自己培育了一種新的
 

    稻米,被稱為“御稻米”或者是“御米”,康熙滿心歡喜在京城周圍推廣,結果大獲成功,相對於普通的稻米,這種稻子產量高味道還好,不是吹捧康熙,是吃過的都說味道好。
 

    奈何北方沒有南方氣溫高,在北方也僅僅是一年一熟,康熙盼著這種稻米到了南方一年兩熟,就把推廣工作交給了李煦。
 

    某些時候康熙也有種盼著好事成雙的心思,今年他六十大壽,推行的稻米在江南也能大獲成功這讓他在心理上有一種滿足感。
 

    然而李煦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馬上要收割了,這種稻子壓根不是康熙盼望的高產模樣,這次推廣可謂是失敗了
 

    這消息到了京城康熙大為光火,這要是在北方種著不行也就算了,明明北方都能種得好好的,南方怎麼就不行了
 

    特別是南方蘇州一帶在李煦的要求下百姓們都種了,這臨收割的時候發現稻穗居然是癟的,下半年吃什麼喝什麼
 

    百姓們因此號啕大哭,官府也著急了,收皇糧國稅和儲藏糧食都是大事兒,這要是完不成怎麼交代
 

    因此李煦的摺子一封接著一封送到京城,把康熙氣得把摺子直接摔了
 

    摺子裡面說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樣的話。
 

    康熙氣得大罵李煦後問左右近侍和一邊的起居注官“他是覺得朕沒讀過晏子使楚嗎”
 

    這話左右哪敢回答。
 

    康熙坐下後還是很生氣,北方都推行成功,為什麼南方不行說什麼橘生淮南淮北就是搪塞之言,難道北方的稻子在南方就長不大
 

    必定是李煦沒有用心做事轉念一想,李煦這人也有可能是上心了的,是別的人沒領會推廣的苦心。
 

    因此康熙就決定派人去看看,一是查看這稻米為什麼沒推廣成功,二是查江南官員為什麼不好好推廣稻米,三是看看今年局部歉收會不會影響當地物價,看需不需要提前運送糧食賑災。
 

    這欽差人選康熙第一個想到了王掞。
 

    王掞自從康熙九年步入朝堂,如今也是一個老官僚了,此人才華有,操守也有,但是最近因為天天嚷嚷著復立太子讓康熙很煩,就想著此人剛正不阿,除了腦子軸之外沒什麼缺點,就讓他去江南吧。
 

    此時接近芒種,王掞不想在此時離開京中,因為要在此時選出太子,他內心盼著廢太子能重新回來,因此心不甘情不願的收拾東西南下。
 

    他的第一站就是蘇州,欽差王掞一行直撲蘇州,戶部的官員跟著一起去,看了稻米一眼就發現了問題“這是種晚了”
 

    這稻米應該在三月份插秧,稻米的生長週期隨著地域和品種略有變化,越是往北生長週期越長,越是向南,生長週期越短,這些需要推廣的稻米明顯是週期更長一些,就該提前插秧,這明顯是種糧食的方法不對
 

    別說康熙了,就是王掞就覺得離譜滿城官員居然沒有一個會種地的嗎就算沒有百姓們沒有說過嗎
 

    這些官員可曾聽聞百姓們講的實話呢
 

    於是耿直的王掞就想看看這江南官員是什麼成色
 

    在王掞在江南各處檢查的時候,芒種已經來到了眼前。
 

    康熙自己在暢春園的農田裡查看莊稼的時候,推舉太子的摺子已經堆滿了一處小房間。
 

    此時康熙手裡捏著幾根雜草,對跟著的弘陽說“這些糧食每一棵都要看,朕就是從萬千棵稻子中選育了健壯的稻子留種才有了御稻。”
 

    弘陽點點頭,和他一起檢查,時不時地把野草拔了。祖孫兩個從這頭走到那頭,出來的時候兩腳都是泥。
 

    康熙坐在凳子上看著太監拿水把他腳上的泥衝了準備穿鞋,但是弘陽不打算洗腳,就想這麼走回清溪書屋。
 

    他問康熙“您說這裡能不能也學著外面養稻花魚”
 

    康熙說“你倒是想得多,試試嘛,朕空口白牙說得不算,種地這種事兒要大膽嘗試,嘗試是嘗試,但糊弄不得。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不過朕覺得不好養。”
 

    “為什麼”
 

    “因為種稻子水不能太深,養魚水不能太淺,魚苗多了不行,還要防著蛇這種東西來偷魚,而且養稻子也就幾個月,稻花魚長不大,長不大的魚刺多肉少,百姓很難賣上價,在魚米之鄉幾條魚湊在一起才勉強算盤菜,划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