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 章 艱難選擇(第2頁)



    還有,企業辦的醫院和學校的職工以及管理人員,由參與這次改制改為整體劃歸地方政府管理。



    對於擇業補貼,劉土改算了一下,要是每月發100元,除辦理提前退休的人員外,尚有8200名職工,每月就是82萬元,要是補貼一年,就是1000萬元;



    另外原來按照300元的工齡補貼計算需要5000萬元,要是增加到500元,就又增加3500萬元。



    兩項合計就增加了4500萬。



    這個數,何書記能不能答應呢,再說了,工齡補貼標準一般都是300—400元,要是自己提高到500元,別的企業會不會有意見?



    只要他們不在資產和債務上糾纏,這就是一個大的進步!



    最後,劉土改緩緩地掃視了一遍會場的人,緩緩說道:“國家的錢也是錢,作為棉紡廠的一員,我們為職工爭取利益是應該的,畢竟我們也為我省的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但是,我們切不可獅子大開口,恣意提要求,別的企業也在看著呢!”



    “我一定會盡快給領導反映你們的訴求,想方設法爭取資金,也希望你們做好職工工作,儘快完成這項任務!”



    這次會議很成功,至少劉土改是這樣認為的。



    會後,他照例要叫上錢不多,羅加林、餘燕、孫二狗,到飯店搓一頓,再單獨溝通一下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自省委戴書記明確由他分管改制工作以來,秦報國就開始瞭解全省的幾家改制企業,他發現棉紡廠並不是規模最大的,卻是鬧事最多的,並且還是一名省委常委分管的工作。



    憑他在財政部工作的經驗,背後肯定有原因。



    和任凱歌同為班子成員,他本來不願意直接分管棉紡廠改制工作。



    但是戴書記說話了:“報國同志,凱歌還有市裡好幾個企業的改制工作要管,這個是省屬企業,就由你牽頭好了,當然,凱歌同志你要全力配合!”



    戴書記已經說到了這裡,秦報國無奈接下了這件事。



    本來已經準備抽調人員推進這項工作,誰知鍾國仁培訓結業會上的發言又引起了他的興趣。



    探索新形勢下的黨建工作,是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只好把改制工作往後推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