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唐朝 作品

第七百四十九章 敵變我變(第2頁)

    因此,這一次戰鬥設定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消耗日軍。徐大龍並沒有做出全殲的打算,在排兵佈陣上他決定採取麻雀戰的戰術,以大隊為單位,各自為戰,四處出擊,讓敵軍摸不清頭腦,被迫應戰,這樣可以有效地限制日軍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從而對日軍造成重大的傷亡。

    日軍的大隊人馬正在行軍。這一次為避免遭遇伏擊,日軍也學乖了,在行軍大隊前面派出一個步兵小隊來擔任警戒任務。

    此時在日軍前進的方向,徐大龍又派出了新的監視哨,很快發現了日軍行軍大隊的情況,並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徐大龍。

    徐大龍此時手邊只有一個大隊的游擊隊員,無論兵力、火力都不佔優勢。以這樣的實力,如果去襲擊日軍的行軍大隊,儘管能夠多造成一些對日軍的殺傷,可是一旦被日軍纏上,本身也會有很大的風險。所謂貪多嚼不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徐大龍放棄了打擊日軍行軍大隊的想法,決定把打擊的目標放在敵軍擔任尖兵的那一個步兵小隊的身上。為此,他重新調整了部署。

    徐大龍首先命令李秋林所部向自己靠攏,兩個大隊合兵一處,接著又做了具體的戰鬥部署。

    日軍大隊人馬終於出現了。最先出現的就是擔任尖兵的一個步兵小隊。那些日軍雖然是擔任尖兵,警惕姓很高,可在思想上仍然麻痺,有一些輕敵,畢竟他們的身後跟著大隊日軍,如果遭到了襲擊,馬上就會得到救援。

    因此鬼子們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依舊排著相對整齊的隊列,在前方跑步前進。….

    眼看著鬼子的尖兵部隊進入了伏擊圈,徐大龍藉助著微弱的月光,朝著鬼子的隊列開出了第一槍。

    槍聲就是命令,兩個大隊的游擊隊員們立即火力全開,朝著鬼子的步兵小隊打了過去。為了能夠充分發揮火力,徐大龍佈設的還是一個倒三角形的伏擊陣地,游擊隊員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槍射擊,而不必擔心傷到自己人。

    第19聯隊的日軍官兵們也曾經跟游擊隊打過仗,在他們的印象當中,游擊隊缺少武器,彈藥更是匱乏,往往打上幾槍之後就上來跟日軍拼刺刀,或者轉身逃走。雖然他們已經聽說了,一部分日偽軍被殲滅,武器彈藥落入了游擊隊的手中,可是長期形成的印象仍然讓他們難以轉變這個觀念。這也是他們敢於在公路上排著隊伍大踏步前進的主要原因。正是這一輕敵的想法,讓鬼子們吃了大虧。

    參加伏擊戰的兩個大隊足有500多人,人人有槍,每人手中平均超過了50發子彈。他們一共還有6挺輕機槍,每挺輕機槍配備的子彈也超過了2000發。

    在戰鬥開始之前,徐大龍就告訴所有參戰的隊員們,戰鬥一旦打起來,就不要想著節約子彈,要在最短的時間把最多的子彈打出去,用最快的時間殲滅前面的敵人。

    因此戰鬥剛剛開始,特戰隊員和游擊隊員們就把大量的子彈如同暴雨一般,打向了日軍的步兵小隊。

    在雨點般的子彈打擊下,一個步兵小隊的日軍官兵幾乎在一瞬間,就損失了超過五分之四。

    為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戰鬥開始不到一分鐘,徐大龍就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500多名特戰隊員和游擊隊員,迅速衝上了公路,去消滅殘餘的日軍。

    日軍在行軍的過程中也是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尖兵部隊遭遇襲擊之後,他們立刻就向前方發起衝

    鋒,企圖救援前方遭遇襲擊的步兵小隊。

    徐大龍早已經做了周密的部署,6挺輕機槍在朝著日軍的步兵小隊打出了兩個彈夾之後,立刻轉向後續的日軍步兵大隊,用火力封鎖他們前進的道路,為游擊隊的主力吃掉日軍的尖兵小隊爭取時間。

    由於是在夜間,比較容易隱蔽,因此徐大龍設置的伏擊地點距離公路只有幾十米遠,徐大龍發出了衝鋒的命令之後,500多名特戰隊員和游擊隊員在極短的時間就衝上公路,他們如同洪水一般,迅速淹沒了殘餘的日軍,接下來就快速打掃戰場,然後迅速撤離。整個戰鬥的過程持續了總共不到三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