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 作品

第四八五章 危機(第2頁)

  在如今這個年代,甚至更久遠的年代,關中之地之所以固若金湯,能夠抵擋來自中原之地的強大國家的威脅,靠的便是地利,靠的便是天險。

  在往東前往麟趾原山坡上的潼關關隘之前,隊伍受到了盤查。一座吊橋連接潼河山澗兩側,對面是全副武裝的秦軍守軍。李徽等人的行蹤早已在守軍的密切掌控之中。周澈前往對岸稟明身份,告知是晉國歸國使臣隊伍,遞交了相關文書和秦國朝廷頒發的通牒文書,隊伍才得以過了潼河,前往麟趾原上的潼關關城。

  上坡的道路自然也是極為艱難,陡峭的山路根本無法騎馬前行,只得步行往上。在經過一個時辰的艱難行進之後。終於所有人爬上了麟趾原上方。此刻,之前隱隱約約可見的潼關雄城也終於露出了全貌。

  總體而言,關城不算大,但是扼守要道,堅固雄偉。城牆堅厚高聳,兩側建高牆綿延攔阻,擋住了企圖從側翼繞行之敵。中間唯一通向禁溝的道路都在守軍的火力打擊之下。

  李徽已經見識了禁溝的兇險之後,見到潼關關隘的時候反倒不那麼感到驚奇了。

  守關將領倒也殷勤,得知是晉國使臣隊伍,雖好奇他們為何從此處經過,但卻並沒有過多追問。他邀請李徽等人於此歇腳過夜,但李徽看天色尚早,沒必要耽擱於此,只是歇息了半個時辰便告辭出發。

  這之後,又從北側狹窄的山溝下了這麟趾原,迴歸黃河岸邊的山坡高處道路。雖然依舊是山道崎嶇艱險,但道路也算正常了許多。沿著黃河一路往東行二十里,正式進入崤山之中。在進山之前,隊伍紮營歇息。

  次日啟程再行,沿著崤函古道再行數十里,午間抵達新農郡地界,從山坡往下,經函谷關關城下來,抵達新農河邊的新農郡治所新農縣城。由此,才算是從關中之地出來,來到了關外。

  這一趟旅程,雖然人馬疲憊,但是大開眼界。身體是疲憊的,但是精神是亢奮的。這段旅程可謂是處處曾是古戰場浴血廝殺之地,古往今來也不知多少人戰死於此。

  一路上聽周澈在每一處險峻的地勢和關隘防禦之地的佈局給出的講解,李徽對於古代作戰的理解也在逐漸的加深。說實話,李徽在軍事上還是個門外漢,平素雖然有意識的讀一些兵書,惡補一些知識,但那些畢竟是紙上談兵。沿著這條古道走一遭之後,對於地形的利用,兵馬的調配,古代作戰的一些要點都有了頗多收穫。

  周澈雖非領軍作戰的名將,當初他也不過是一名都尉而已。但是,他的領軍知識還是頗為淵博的,他對此感興趣,所以便刻意的學習和鑽研。這一路一來,兩人談論這些方面的話題,倒也津津有味,兩人都感覺頗有心得。

  當晚,隊伍於弘農縣城城南紮營。李徽並不想和秦國官員打交道,但隊伍太龐大,對方顯然已經發現了蹤跡,便只能派人去遞交公文,表明身份。但是紮營卻選在了弘農縣城南邊六七里外的一處廢棄的兵營之中。

  晚間,李徽和周澈商議之後決定,決定不再往東行進。再往東邊便是洛陽,雖南下便利,但是繞行已經太遠。不如沿著弘農河南下,經靈寶至南陽,往東南抵壽陽郡回大晉,這條路線也就是抵達靈寶之前有些曲折,但也是一條可通行的道路。主要是無需再繞行數百里,耽誤太多的時間。算起來,離開長安已經四日,也該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