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近水 作品

笫108章 非遺(第2頁)

 二是“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徵: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突出的是非物質的屬性,更多的是強調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

 三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非遺”,都有著濃厚的文以化人的禮樂作用,大部分是先輩在勞動、生活中產生的對憂樂、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與態度的表達,是滿足人的自然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態文化。其實用性,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

 四是“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非遺”是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現代的文化財富。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斷發展流變,雖然隨著族群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但對遺產的文化認同感和歷史感是始終不變的。

 五是“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保護”一詞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說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脆弱性。任何事物都有產生、成長、延續、消亡的過程,“非遺”的未來,同樣在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六是:“名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認同:非物質的無形的遺產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

 看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他說道:“花燈列入非遺,這個題材可比它上郵票的題材要熱門多了,有太多的內容可以挖掘,我們先核計核計,為論壇進一步火熱作好準備。”

 她用手支著頭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往近處說,就存在著功利性目的越來越突出,“非遺”的留存、申報乃至保護,都有著強烈的利益驅動,不僅是個人的需要,還有當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遺工作變成了本地的廣告、旅遊的宣傳、增值的途徑。“非遺”的申報就是一個異化的過程、商品化的過程、去神聖化的過程、從文化常態中剝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