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近水 作品

第44章 傳統之爭(第2頁)

 能怎麼看呢?現在政府要辦大事,好象只有賣地搞房產。有道是拆字一出,黃金萬兩。除此之外,極難有另外好主意。方院長只得點頭道:“不管用什麼方法籌錢,只要列入規劃,總比不動好。”

 兩人閒聊了一會後,方院長邀請張廠長父女與金華斌到書院現場參觀一下,給參謀下與石窗及卵石鑲嵌有關的業務。

 到了書院,張廠長估算一下業務量,石窗主要是桐江書院的圍牆及內部鼎山湖的迴廊,總計長度約三千米,預計各式石窗約二千扇,二百來萬的業務,卵石鑲嵌路總長卻不到一千米。

 老石窗上,雕著個如意,柄已殘破。張廠長問方院長道:“方院長,有件事不明,想向你請教,為什麼這癢癢撓一樣的東西被稱著如意,其中有什麼故事。”

 “說真的,如意還真的是從癢癢撓轉變過來的。”方院長來了興趣,說道:“在魏晉時期,癢癢撓的使用相當普遍,也許是魏晉名士們喜歡服五石散,而且還不愛洗澡,身上癢得不行,癢癢撓也就大行其道。名士們一人一根,一邊高談闊論,一邊撓癢癢,幾乎成了當時的一大盛景。如意”者,可至人手不能至處,撓之可如人意,故名“如意”。到了清朝,滿人沒見過這東西,看它形狀象個單柄的神藥靈芝,更把它當作禮器,用料越來越考究,每逢節慶之時,作賜給大臣與妃子的禮物。”

 還真是個癢癢撓?張廠長不禁婉爾失笑。眼睛一轉,看到石窗上雕著一箇中國結及一個長命鎖。“這又有什麼典故呢?”張廠長再次問方院長。

 方院長略一思索,答道:“這兩種雕刻一種叫長生縷,一種叫長命鎖。關於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當時正值五胡亂華,是漢族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期,平安活下去成了人們的最大願望,於是便出現了長命縷,也叫長生縷、續命縷、五色縷,五色代表五行,即用五色絲線纏在孩子胳膊上,寄望五行來保護孩子免災消禍。到了宋代,這種風俗不僅流行在民間,還傳入宮廷,轉化成長命鎖,鎖上刻有“長命富貴”、“福壽萬年”、“玉堂富貴”等吉祥祝語,另一面則有“麒麟送子”等傳統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