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 作品

第七十四章成為李月圓後,我和李白雙雙頂流了(二十八)(第2頁)

 他突然覺得,他心中所思落了下乘。

 嘖嘖嘖,格局小了。

 明月公子初到揚州時那場轟動全城的接風宴,他也略有耳聞。

 如今,時隔很久,依舊為人津津樂道。

 隨心所欲,不虧欠不有愧,有恩報恩,有怨報怨。

 這樣的李明月,到了安州,會是怎樣一番場景。

 “不知明月公子是否介意老夫一同前往。”

 “令兄與老夫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他有難,老夫既已知曉,就無法袖手旁觀獨善其身。”

 孟浩然注視著蓀歌冷凝的神情,開口道。

 蓀歌微微猶豫,會有人願意在落魄潦倒時見偶像嗎?

 不過,偶像的力量不容小覷。

 孟浩然的一席話,對於迷茫中的李白也許勝讀十年書。

 “當然可以。”

 蓀歌和孟浩然立刻結束了樂遊江南,奔赴安州。

 早知道,倒不如當時拋下揚州的剛有起色的香料事業,隨李白一同入安州。

 與其思考她不知何時離開後,李白無法接受,無法獨立生存,倒不如把握好現在。

 剛到安陸,蓀歌和孟浩然在食肆填飽肚子養精蓄銳,便從別的食客口中的三言兩語拼湊出了大概。

 《上安州李長史書》

 “誰能一字不差默寫出來,本公子給百貫。”

 蓀歌抬手,厲聲喝道。

 悔過書?

 李白親手寫下的悔過書,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宴席的佐酒之物。

 百貫?

 在這鬥米十錢,物價極低,普通農戶一年花費不超四貫的開元年間,百貫無異於是一筆天降橫財。

 蓀歌話音落下,嘈雜的食肆有瞬間的安靜。

 面面相覷,有意動,有懷疑。

 有這百貫錢,也能成小富之家,暫時衣食無憂了。

 不過,一字不差是不是有些為難人。

 他們這些人,也只是口口相傳記了幾句被人嘲諷最歡的,哪能一字不差。

 “沒人嗎?”

 蓀歌起身,嗤笑道。

 哪怕是悔過書,李白的才情都惹眼至極。

 可偏偏這些人只看出了卑躬屈膝,看出了負荊請罪的小心翼翼。

 何時,負荊請罪是貶義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