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納稅和收稅的貓膩(第2頁)



    他們實在想不到趙桓居然對稅務徵收方面的種種作弊的手段如此瞭解。



    皇帝身居皇宮之中,很少與民間接觸,他是怎麼知道的?而且還知道的這麼準確詳細。



    他當然不知道趙桓對史料爛熟於胸,宋朝權貴交稅時玩的各種花樣,那都是前朝玩剩下的,而且後面的元明清也同樣接著玩兒的手段,沒什麼新鮮的,他當然知道。



    趙桓要推行用紙幣替代所有的稅賦實物繳納和金銀銅錢繳納的稅賦,其實是照搬了明朝的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當然還沒有完全執行。



    比如勞役他還沒有折算,並且一條鞭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對土地要進行丈量,然後在摸清土地的畝數的情況下,再根據田地數量來納稅,並折算成銀子。



    一條鞭法在稅務改革上是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大明朝財政的改善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只可惜張居正死了之後,一條鞭法因為觸動了很多像唐恪耿南仲這種手裡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的利益,使他們沒法作弊,遭到激烈的反對,編出各種各樣的藉口最終被廢掉,使得明朝剛剛有起色的財政重新陷入崩潰。



    耿南仲和唐恪當然跪地辯解,說絕無此等心思,都是為大宋的江山考慮。



    趙桓冷笑,接著說道:



    “用實物或者銅錢來納稅,除了像你們這樣的蛀蟲可以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甚至以假充真來逃稅減稅避稅之外,那些徵稅的官吏也可以從中大做文章,魚肉百姓。



    這才是真正的搞得民不聊生的稅法。種田人要交十擔稻子的稅,辛辛苦苦挑到了衙門,這些貪官汙吏看著是上好的稻子,卻非說是陳年稻子,而且是溼的,沒曬乾,讓別人抬回去。



    如此折騰,直到農人給他們塞了銀兩餵飽了他們,才會收下田稅,這還是良心不是很黑的,故意刁難而已。



    還有的更可惡,果農繳納的水果本來是上好的,送到衙門非要讓他放在衙門,說等幾天再辦,現在沒空。



    等到幾天之後水果都爛了,然後又讓果農再去挑來,如此一次又一次,使無數的水果就這麼爛在了衙門口,果農毫無辦法。